在宏观经济基本面以及货币政策都没有出现大幅变化的情况下,为什么债券市场会出现暴跌?让小编来为大家对债券市场的暴跌进行简单分析。
一、近期债券市场为何经历大幅调整?
这波债券市场的调整是从国庆节结束之后开始。国庆节之前,9月份的整体资金面情况大概是上旬和中旬处于偏松状态,当时机构纷纷对9月整体的资金面有一个相对比较乐观的预期,因为预计9月肯定会复制3月和6月的行情。而9月底的资金面突然出现了一个超预期的紧张,这应该算是这轮债市调整的引子或者导火索。
大家普遍认为,9月因为是季度末,有季末的因素,还有MPA考核的因素,所以9月底资金紧张可能是债市的现象,但是当10月份国庆节过完之后发现,这个市场资金面还是没有明显的宽松。所以,这其实就是给了大家一个相对比较悲观的信号。这个导火索,再加上整体的基本面数据,包括十九大召开等一些利空因素逐渐出来,导致10月份整体的利率上行速度超出了市场上最悲观的预期。而最悲观的预期也就是我们了,我们已经算是市场上最悲观的机构了。
(1)基本面
我们认为,基本面方面的因素可能是导致市场一致预期发生变化的首要原因。我们给出的一个定义就是,压垮市场的不是7%,而是1.27万亿和6.8%。我们为什么这样去理解呢?因为今年以来,我们作为一个空头一直在强调经济是有韧性的,年内经济可能确实下不去,但是我们发现市场对于经济的悲观预期依然十分坚定。从收益率曲线来看,十年的点一直是曲线整体上的一个凹点,就可以得到一个验证,特别是最夸张的时候,十年国债的利率甚至和一年国债的利率出现倒挂,这也是经济悲观预期的一个非常显著的体现。所以,我们就提到压垮市场的并不是7%这样一个周行长的讲话,而是在信贷额度控制的预期之下的1.27万亿的新增信贷;其实是整体需求不振的预期之下,整体地产投资下行的预期之下,整体财政支出乏力的预期之下,工业投资与消费的单月同比增速全线回升;其实是高频数据持续平稳,甚至是边际的改善;其实是PPI下滑,再加上需求回落预期之下的企业利润再创新高,我们觉得这些因素才是真正压跨市场的因素,而不是所谓的7%。
(2)货币政策
我们只要清晰的把握央行货币政策大的基调,就应该预期到3月份和6月份资金面的超预期宽松其实并不会成为常态,我们拿加杠杆这样一种央行深恶痛绝的行为做赌注,赌一个完全掌握在央行手里的底牌(央行的货币政策),简言之,我们用加杠杆的方式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于市场来说,结果是必然的也是固定的。因为从历史的经验看,从国内外的无数次教训中都可以得到一个经验——和央行去做对手盘,去跟央行博弈,跟央行掰手腕,尤其跟我们国家的央行做博弈,绝大多数情况下市场都是失败的。单纯割裂的看待单次的操作行为,你会觉得央行好像放松了,央行好像有货币政策拐头的迹象。但是,你把这些单次的操作放在整体的货币政策大环境中去看,就会发现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其实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乐观。
(3)监管
从监管的层面看,今年以来,决策层其实从来没有想过,也从来没有说过他要放松监管,但是市场对于监管放松会有一个比较执着的乐观预期,会觉得监管总归有一天会放松。一厢情愿的放松预期,在监管层没有这个想法的情况之下,自然很难兑现。我们华创在市场上应该是最早跟踪金融监管的一家卖方机构,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跟踪金融监管,而监管其实起步更早,可以追诉到2015年底央行创设MPA(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我们可以发现这轮决策层的收紧金融监管在当时就已经开始初露真容了。从目前来看,下这个结论还为时尚早,因为去年年底、今年3月份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大家都会觉得是不是监管就这样了,不会更严了,但是结果后来大家都很清楚也都看到了。
(4)通胀
通胀这个因素重新回归到市场的视野当中,也使得市场再通胀的预期开始逐渐发酵。回过头来,如果站在2017年年初的时间点上,市场的一致预期其实是比较明确的,即今年CPI压力不大,PPI整体是一个前高后低的走势。从本质上来说,这个预期其实并没有错,我们看今年的通胀走势实际上差不多是按照这个预期来走的,但是区别在于节奏。我们首先可以看到,CPI在食品类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之下,读数持续偏低,一方面确实降低了CPI对于今年市场的影响,的确今年CPI每次公布对市场的扰动都非常小,不管是超预期还是不及预期,波动值也就是0.5bp左右,所以CPI大家今年不太关注。
(5)全球的利率
全球利率最近确实开始重返上行的通道,我们觉得未来汇率和利率双双都可能会承受一些压力。随着特朗普新政开始逐渐取得积极进展,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步伐也依然保持非常坚定的态势,同时欧央行也在经济持续向好的过程中加入了货币政策收紧的行列,再加上英国央行最近也加息,叠加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越来越稳健、风险事件逐步平息,我们看到全球利率水平最近也是重新进入到上行的周期当中。市场的反映其实并不明显。那么,在这个对称的市场上,如果利空积累到一定程度,它需要进行重新定价,利多因素会导致利率下行,利空因素必然会导致利率的上行。过去积累的利空因素也是会在未来持续对市场形成影响,特别是在预期发生变化的时候,预期的变化其实对于市场实际变化带来的杀伤力更大。
二、目前债市是否存在超调?
1、我们首先从利率水平与资金成本的角度去对比,可以发现目前的债券收益率其实并没有超调。我们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七天回购利率进行比较。当我们用十年国债收益率减去七天回购得出的国债利率和资金成本之间的利差可以发现,10月份两者的利差均值水平在38bp左右,这个利差水平从历史上角度看远远称不上偏高,其与2014年以来的均值水平相比是持平的,比2008年和2003年以来的均值远远偏低,可见这个利差水平其实并不高。
2、从通胀的角度,我们发现利率其实也没有显著超调的迹象。我们同样用十年国债利率跟CPI做对比发现,目前十年国债减CPI的差值确实处于近年来的偏高区间,也就是处于历史均值水平的上方。但是,我们觉得这并不能作为判断利率是不是已经超调的依据,因为一方面目前的十年国债利率和CPI之间的差值和年初相比出现明显下降。
3、从中美利差的角度来看,其实利率也同样称不上超调。虽然目前中美利差差不多在150bp左右,也出现明显走扩的迹象。但是从2012年以来中美利差的情况来看,150bp左右的利差其实并没有显著的偏离140bp左右的中枢水平,150bp也就是略高而已,并没有偏离中枢水平太远。跟200bp以上的峰值水平相比,150bp左右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所以,我们觉得很难用超调来形容目前中美利差的水平。
4、从大家比较关心的配置价值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不否认目前利率债的利率水平确实已经存在配置价值,但是配置价值其实并不高。目前的债券收益率水平持续上行之后,债券的配置价值确实开始逐渐凸显出来,配置价值也成为乐观的观点判断利率超调的一个核心逻辑。
三、债市未来的风险和机遇在哪里?
1、基本面。对于债市而言,我们觉得未来风险可能会大于机遇,也就是基本面超出市场预期的可能性,要比不及市场预期的可能性更大。今年整个基本面的悲观预期持续被证伪,也最终导致了10月份债券市场的调整,基本面未来的变化趋势也成为决定债券市场调整什么时候结束的一个最主要因素。
首先,从风险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债市面临的来自基本面方面最大的风险其实是政府降低GDP增速目标的风险,因为十九大的报告是最近很多年以来首次没有提及经济增长的目标的报告,而且在它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当中,同样也没有提及类似GDP翻番的目标。我们知道目前6.9%的经济增速明显偏高,一旦政府把GDP目标降低到6%,甚至更低或者取消,那就意味着即使明年经济增速真的跌破6.5%,政府也不会出手去稳增长,届时去杠杆调结构依然是政府明年政策的主要目标,明年货币政策不仅不会松,甚至有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趋紧。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政治周期对于经济的潜在正面影响,因为十九大整体的人事安排开始逐渐落地,明年的两会也会迎来地方政府的集中换届。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地方政府换届之后往往都会带来一波换届效应,比如加码投资的冲动,因为一般来说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各个地方都会有大干快上搞经济建设的动力。所以,一般地方政府换届的年份经济不会差,地方政府换届对于经济的潜在正面影响也值得关注。
第三,全球经济的持续向好对于外需的正向拉动作用,明年可能有望持续,这也会对债券市场形成一个持续的压力。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依然比较好,其中美欧的制造业PMI双双破60,包括日本经济也在持续复苏当中,可见发达经济体复苏的力度非常强。发达经济体整体经济向好会带动全球的贸易回暖,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新兴经济体也会同样出现积极的迹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地产销售持续在走低,但是投资在9月份则出现逆势反弹,主要原因是低库存。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几年的去库存之后,目前的低库存已经到了偏低的水平,同比增速已经到负值,并创下历史新低。对于基建,我们一直觉得基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政府的一个逆周期调控工具,一般只有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才会出现明显的上升。比如2014年、2015年是稳增长压力比较大的年份,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很高的水平。2017年出现了明显的边际改善,实际的整体经济增速明显高于政府目标,那么政府通过基建去稳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
1、监管。我们觉得监管对于整个金融市场实际业务的影响其实还没有真正开始,未来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因为十九大之后,市场对于金融监管趋严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一致的预期,跟9月以前市场对监管不会更严的预期相比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也是加速了10月份市场调整的原因所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监管还停留在自查和现场检查的层面,许多细节到目前为止还有待明确,尤其落实到银行具体业务层面的监管细则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公布。
2、机构去杠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去完,被动去杠杆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比市场预期的更大。虽然金融去杠杆已经持续了大半年,但是去杠杆的实际效果依然比较有限。在债市的杠杆中,无论从回购的杠杆的来看,还是从产品端的杠杆来看,具体从一个金融产品或资管产品的杠杆来看,绝大多数机构的杠杆水平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下降,尤其在3月、6月资金宽松和9月资金和监管预期比较宽松的时间段,许多机构的杠杆水平甚至不降反升。即使前一段时间市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调整,但是很多机构,特别以中小银行为代表,为了不兑现亏损,依然在采取成本估值法在扛它的亏损。
3、通胀预期的卷土重来。如果通胀预期明年开始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也会约束央行的货币政策。
4、全球利率和汇率对于国内的传导效应,这在前面已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展开了。这个因素对于国内利率的未来影响是偏负面的。
目前,综合这些因素来看,债市面临的利空因素相对更加确定而且直接,而利多因素相对来说比较有限,而且大多数停留在预期的层面上。更多资讯尽在看股讯网。
相关内容
债市暴跌对股市的影响和原因分析
债市大跌对股市影响有哪些?
美国债市上演大抛售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