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减利润是上市公司造假的另类手法吗?

  虽然现在科技和经济发达了,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由于竞争的加剧,很多人和企业为了生存,出现很多造假现象,令大家气愤不已。说到造假,很多进行股票投资的朋友都想知道虚减利润是上市公司造假的另类手法吗?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

上市公司造假

  说起上市公司利润造假,琼民源、蓝田、银广夏,这些“如雷贯耳”的上市公司都会勾起投资者的痛苦回忆。近几年,随着监管部门加强了这方面的查处力度,类似案件已经很少发生,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进步。

  琼民源、蓝田、银广夏等案件都发生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它们造假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虚增公司利润。股改之前,上市公司的股价与上市公司其实并无太大的关系,与公司高管个人更少牵连。因此,这些公司的利润造假,有的是为了把本来没有达到发行要求的股票顺利发行出去,有的是为了在公司进行配股时能够定出一个高价,圈到更多的钱,也有的是为了配合一些机构在二级市场上的炒作。

  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因此,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已经不再对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漠不关心。而且,由于现行的《公司法》给上市公司高管买卖本公司股票开了有条件的“绿灯”,因此,这些高管更已成为“利益中人”。对于高管来说,他们在买卖本公司股票时,除了要遵守“T+6个月”的法律规定之外,选择什么样的时机买进卖出就大有讲究了。

  每一个股民在进行股市操作时,都希望能够在低价位上吃进,在高价位上抛出。而这种低价位、高价位在很多时候是与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关联的。因此,有的公司便开始利用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发布中出现的时间差,开始大玩利润操纵。日前,一位投资者告诉笔者,有一家在股改中走在前面的公司,其在进行股改时将公司前景描绘得很好,他也因此而买进了大量股票,但是股改完成以后,公司就发布公告称其盈利前景不好,利润可能会出现大幅度下滑。其随后发布的半年报果然不佳,公司股票价格也开始下滑,这位投资者便把持股卖掉了。但是,出乎他意料的却是,半年多后该公司发布的年报却显示其业绩大增,股价也因此大涨,让这位投资者后悔不已。更让他感到郁闷的是,最近这家公司的一位高管又高调买进本公司股票,以显示对本公司的信心,当然,其股价也随之一路上涨。

  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当然会有起伏,但在市场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动荡的情况下,一个公司的经营一般又是能够保持基本的平衡的,很少会出现大起大落。但是,我们从这家公司有关公告发布的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出,公司发布的公告与其高管的买卖已经配合得天衣无缝。如果再看一下这个公司的“大非”、“小非”上市状况,这中间的奥秘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把公司利润造低,有利于知悉内情的高管在低价位上吸筹,半年后,当公司的大好业绩通过年报披露,并吸引市场追捧的时候,公司高管可以从容地抛出筹码,既不违反法律,又挣得了大把的银子,这种投资“真经”,无疑是置身于公司之外的普通投资者无法享受到的。

  对于上市公司虚增利润,把没有的说成有的,我国的法律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惩处措施,特别是随着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提高,这种行为已经很难逃过市场的监督。但是,如果上市公司为了某种利益的需要,故意隐瞒利润,把有的说成没有的,法律对此的监管却还比较薄弱,监管部门在查处时也要花费更大的力气。但是,这种风气如果蔓延开来,上市公司利润就会沦落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市场的公正性也就荡然无存了。目前,监管部门正在加紧对内幕交易的查处,这种行为可以算作内幕交易的一种表现形式。

  上市公司必须在每一个规定时段准确地、如实地公布公司的经营状况。虚增利润固然要坚决打击,但虚减利润的行为也不应逃过法律的监管。无论是虚增还是虚减,两者对市场的危害性其实是一样的,它都会使中小投资者陷于欺瞒的陷阱之中,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出现的这种新动向,制订严密有效的监管措施,不让这种利润操纵行为成为影响市场公正性的一个定时炸弹,让中小投资者能够真正享受到公平、公正、透明的交易环境。

  看完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虚减利润是上市公司造假的另类手法了,以后大家炒股可要多加留神了。如果大家以后还想了解更多的股票预测分析,记得关注看股讯网哦!

相关文章推荐:

上市公司股票改名规则有哪些?

上市公司股票转让有什么规定?

新上市公司股票能买吗,购买方法是什么?

关于作者:

交易自己的交易,制定自己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