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场估值陷阱如何识别?

  和内地资本市场不同,香港市场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风险性,很多人在里面被套的不能出来,而防止掉进这个资本陷阱里,必须学会辨识它,下面讲讲香港市场估值陷阱如何识别。

  香港市场估值陷阱如何识别?

  其实任何一个投资市场都有陷阱,陷阱对我们价值投资者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踏入陷阱是非常难受的,有可能永远爬不出来,有时候就是个灭顶之灾。所以这个问题对我们每一个投资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需要去不断研究。

  很多时候,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在发现价值,投资人则是在实现价值,但是在发现和实现价值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陷阱,就可能会掉到坑里永远都出不来,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此特别讲一下这个问题。

  在讲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讲一些股票市场的科普常识。

  投资有很多逻辑,现在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价值投资的逻辑,价值投资的基础逻辑是金融资本跟随产业资本赚钱,因此寻找好的企业股票便成为投资者最重要的工作。对一个好企业的判定通常需要对其进行估值,要有一个定价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估值的目的是给那些商品资产不那么确定的“价值”寻找一个“合理的价格”,一个价值中枢。这是价值投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和探索总结出了很多方法。第一个是DCF模型,也就是现金股票模型。现金流是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得见的钱。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现金流,说它会有多少利润难以想象,有利润肯定也不是真实的。还有一种方法是相对估值,比如PE、PEG、PB、ROE等等。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PE和EV/EBITDA,一个是市盈率,一个是企业价值倍数。此外,PB、PEG这些都是财务高手玩资本市场重要的法宝,由于我们研究企业价值都是用这些方法去评估的,他们研究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制造陷阱。

  比如,有些指标看着很舒服,很有诱惑力,结果一进去就发现有问题。制造陷阱的人就是在这些方法上做手脚的,他会采用合理化的手段。这就是估值的陷阱。

  估值陷阱跟财务造假是不一样的,财务造假是犯罪的,司法部门会找他麻烦或要求赔偿,所以这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制造财务陷阱是用合理的财务手段去操纵利润。操纵是个中性词,用财务的方法来改善公司的财务数据,从而让投资者觉得企业的估值是合理的或者是严重被低估的,让投资者觉得值得买入。比如说,这家公司PE才两倍,为什么不可以买?PB才0.3倍,为什么不可以买?让你感觉这家企业会有好的投资回报。

  这一个估值陷阱的事例是从格隆汇一篇文章里摘录出来的,考虑到监管的要求,不具体点出是哪一家公司。我们看,这家公司制作了了这样一份财务报表,这份报表到实际收益和净资产有多少?它的估值在2014年7月只有1毛5,现在仍是1毛多,大家觉得这家公司的估值太低了,是不是应该砸锅卖铁把房子卖了都要投资这家公司呢?

  显然不是的,这明显就是陷阱,这个陷阱是怎么来的,我暂时不讲,只是举这个例子,让大家看到这背后肯定是有陷阱的。

  这个陷阱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怎么操纵它的利润?这里面有很多方法,制造陷阱的关键是对利润进行操纵,这种操纵具有很大的隐秘性,在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都存在,很多内容是不受监管的。对于这样的“妖精”,相关市场的监管部门是基本上不管这个事的,靠我们投资者自己主动识别它们,避免掉进这样的陷阱。

  有多少种方法呢?在这里我简单梳理一下,不一定全面。

  第一种方法是,有些企业会成立合营和联营公司,这种合营和联营公司收入不并入上市公司的总收入里,但所产生的盈利会直接贡献到上市公司的税前利润。由于入账上的不对称,拥有合营联营公司会直接虚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

  第二种方法是关联方的交易,上下游供应商是关联方,导致公司的收入或成本与关联方相关。上市公司有能力影响另一家公司的财务决策或商业运作,上市公司可与关联方合谋制定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商业条款,让上市公司的业绩更加亮眼。案例我就不讲了,因为这些还是容易识别的,大家如果认真分析公司的财务情况,很容易看出来的。

  第三种方法是投资性资产估值的变动,这种方法房地产公司用的非常多,比如说很多房地产公司业绩很好,很火爆,它们有很多制造利润的方法,一般是请独立的第三方物业估值师为旗下投资物业进行估价,估值师一般会用资本还原率的方法来评估投资性物业的最新市场价值,资本还原率通过搜集市场上可比同类物业的市场报价而获得。这里有个公式是:物业市场价值=净运营收入/资本还原率。

  这对公司盈利的影响是这样的,当地产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市场租金水平会上涨,由此会带动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上升。公允价收益是非现金性收益,不会对公司带来任何现金流,纯属账面收益。另一方面,当投资物业的出租价值下降,公司同样也会录得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投资性物业的价值涉及物业估值师的主观假设、判断和推测,企业往往无法按该投资物业价值进行出售套现。

  第四种方法,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造假方法。一般来说,制造业,前面两种方法用的多一些,第三种方法是房地产企业用的多一些,第四种方法金融行业用的特别多,通过提供拨备费就可以改变公司的盈利状况。拨备费会影响当期的损益,比如说2015年某银行的不良炒股是1795亿人民币,年增44%,但同一时间,货款减值准备金为2807亿人民币,按年仅增9%,该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从2014年的206.9%下降至156.3%。通过抑制拨备覆盖率,可使该银行**减少在货款方面的减值损失,使盈利更为理想。

  假设银行用200%作为2015年财年的拨备覆盖率,货款减值准金则上升至3590亿人民币,而记入损失表中的炒股减值损失估计会从原本的860亿人民币增加到15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按新的拨备覆盖率计,该银行的净利润将减少至207亿人民币左右,令公司出现盈利倒退。因为降低了公司的拨备覆盖率造成了盈利下降,这种方法在财务上是符合财务会计要求的一种合理调整利润的方法,尽管这会造成估值过低的假象,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收入来源。

  第五种方法是我最近研究一家香港公司的案例时发现的,这家公司做得特别突出,我不具体指出是哪家公司。两家公司通过交叉持股,互相持有对方的股份,通过对方股价的大幅上涨,带有很明显的操纵的痕迹,互相通过大量的资本运作,让这家公司看起来好像经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收购了一些好的资产,收益上涨,然后导致公允价值变动很大。这时候公司收益看起来很高,而PE很低,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制造估值陷阱的方法。

  我觉得在香港有几个典型的案例做成功了,最后还得看它们是不是退出来了。大家仔细研究这样的公司,很难发现它们会有很好的投资价值,除非它业务发生了真实的变动,或者现金流产生了真正的增长。

  另外有一种通过相互购买资产的方式。在资产定价过程中,有无数的方法调整企业之间互相的成本,产生虚假的现金流和收益。这些方法在市场上也用得很多。

  最严重的是老千股的陷阱,这是格隆汇专门讨论过、也曾经邀请大家共同探讨过的问题。对于我这个在香港做了十多年的投资人而言,我个人在投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这样的陷阱。这种现象在香港非常普遍,香港有一大批这样的股票存在,而且获得了特别的资本,让人不知不觉地掉进去。

  他们采用的方法眼花缭乱,通过合法的财务手段骗取投资者的钱财。根据香港的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削减股本后产生的资本公积金可转至未分配利润项目以弥补亏损,经过此类账目数字“游戏”,亏损公司可能会扭亏为盈。因此,并股及削减股本等形式的股本重组是一些“仙股”公司常用的弥补亏损的方法。

  老千股一般按照复杂的资本运作,合股、供股、拆股、折价配送、发行可转换债券、出高花红等伎俩,不停地稀释小股东的权益。大股东及管理者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也很难接受监管,他们本身就是按照相关法律框架来操作的,而这种操作也是规则所允许的。

  因此大家都在质疑老千股,尤其是刚进入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对这个市场研究得不是很深入的人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所以大家不要看着香港市场的很多股票便宜就去买,有时候便宜不一定就是好货。(完)

  关于香港市场估值陷阱如何识别?的介绍就到这,这里给大家分享的目的很简单,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共勉,互相提醒,未来也许还会出现更多陷阱,大家投资谨慎为好,股市入门知识尽在看股讯网。

  相关推荐

  香港市场投资者成分都有哪些?

  散户怎么购买香港股票?

  最新香港上市规则及要求解读

猜你喜欢

    关于作者:

    交易自己的交易,制定自己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