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禾:港股低估值很常见 如何利用港股“双5”类股票获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相对港股来说,都是比较慷慨的。

  在A股市场有个词叫“破净”,也就是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价格,这种估值被许多投资者认为很便宜。但是,在更加国际化、也更加残酷的香港股票市场,股票“破净”却是家常便饭。

  更有甚者,在港股市场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超低的估值,比如市净率(PB)跌到0.5倍左右。

  同样,在市盈率(PE)的统计口径下,港股低于5倍PE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而在A股市场,5倍PE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低估值。

  这里,就让我来聊一聊,投资者应当如何看待港股市场的“双5”类股票,也就是那些PE低于5倍或者PB低于0.5倍的股票。这些股票究竟是低估值的机会还是价值陷阱?投资者又应当如何利用这种低估值的股票,来增加自己盈利的概率?

  港股低估值很常见

  在A股市场,PE低于5倍或者PB低于0.5倍的股票,并不多见。

  以2022年11月17日收盘价数据计算,A股市场共有4992只股票,其中PE(这里计算TTM口径)大于0的共有3963只,而PE小于5、同时大于0(小于0则为亏损股,虽然PE算数上的数值更小,但是与低估值无关)的股票,只有56只,占全部股票的比例仅为1.1%。

  但是在港股,PE小于5倍的股票,则要多得多。根据同一天的数据,内地投资者最容易交易的港股通股票,共有547只港股。其中,PE小于5倍、同时大于0的股票,共有105只,占总样本的19.2%。

  从PB看,事情也很类似。同样以2022年11月17日数据为例,在A股4992只股票中,PB小于0.5(同时大于0,以防统计入净资产为负数的公司,这里PB采用LF口径,指最新公告股东权益数据)的公司,仅有36家,占比0.7%。

  而港股通的547只港股中,PB小于0.5、同时大于0的,共有150只,占比27.4%。

  以上数据发现,A股投资者很难遇到“双5”估值股票,概率只有1%左右,而在港股则是一个相当常见的估值。通过港股通进行港股投资的投资者,遇到这类股票的概率超过19%。

  价值陷阱

  还是投资机会?

  上述数据表明,相比A股市场,港股的估值体系的确更加残酷。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在港股市场做到进退有度、胸有成竹,那么他一定是一个足够成熟、足够有经验的投资者。

  港股市场上经常见到的“双5”股票,其中蕴含的究竟是投资机会,还是低估值陷阱与风险呢?有意思的是,在港股市场的“双5”股票中,这两者同时存在。

  在财务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贾宁所著的《贾宁财务讲义:人人都需要的财务思维》一书中,有一个非常震撼的观点:许多破产的企业,在出事前的财报中,所报出的盈利和净资产数据,经常看起来都还不错。

  在一般人把利润、资产理解成实打实的钱的概念时,财务上的利润和资产,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价值。而即使一家公司已经出现了要破产的问题时,它也可以通过财务手段(俗称财技),把财务上的主要指标,尤其是净利润和净资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饰。

  所以,对于投资来说,不看财务指标固然不行,完全相信财务指标,以及基于这些财务指标算出来的估值指标,也是万万不行的。

  在港股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出问题的公司,甚至是所谓“老千股”,其PE和PB估值,在出问题之前看起来都挺漂亮。在此我就不一一举例,投资者只要到港股翻一下那些股价在10年中下跌了90%以上、主营业务近于停顿的公司,就能看到这种看似“健康”的低估值。

  但是,港股市场上也有一些质地还算不错的公司,却可以依靠很低的估值,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回报。

  比如,在2020年3月19日,当时油价低迷,甚至一些合约出现让人前所未见的“负价格”,在港股上市的中国石油股份(00857),就出现了0.3倍PB的超低估值。这个估值对应的,是1.76港元的股价(2022年11月17日前复权,下同)。

  而到了两年以后2022年3月,同样一家公司的股价,就上涨到了4港元左右。

  依靠极低的估值,即使是中国石油这样巨型的传统企业,也能让投资者赚到不错的利润。相比之下,在2007年以40多元/股买入中国石油A股的投资者,则付出了太高的价格。

  所以说,对于港股市场的“双5”类股票,其中的价值陷阱与投资机会是并存的。

  但是,投资者需要意识到的是,无论如何,超低的估值,也就是PE小于5倍、PB小于0.5倍,都不是一件坏事。那些“双5”类股票中的“价值陷阱”,也就是看起来便宜实际上还会让人赔钱的股票,其问题并不是出现在低估值上,而是出现在糟糕的企业质量上。

  只要企业质量这个环节不出问题,低估值本身永远是一件好事。

  让价值增加的交易方法

  除了诱人的低估值,港股常见的“双5”类股票,还有一个许多投资者没有意识到的特质——就是利用基于价值的交易方法,可以让基本面暴增。

  所谓基于价值的股票交易,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交易增加投资组合的基本面价值。

  比如说,投资者在企业基本面相似的情况下,不停卖出估值贵的、买入估值便宜的,借此达到基本面的增加。这种增加不同于传统的商业行为导致的价值增加,是一种金融交易带来的价值增加。

  或者投资者在估值近似的情况下,卖出企业基本面更差的、买入企业基本面更好的,这种交易也会增加投资组合的真实价值,尽管其看起来不会增加账面数字。

  在价值投资的理论中,许多投资大师都非常强调交易带来的价值增加:美国的沃尔特·施洛斯和中国的裘国根都对此非常推崇。

  即使是被流行理论误以为喜欢长期持有的沃伦·巴菲特,其实也经常采用这种交易。只不过,巴菲特常常用“资本配置优化”这样的词,来代替“交易”这个看起来投机意味更多一些的词。

  对于“双5”类股票来说,其超低的估值,会导致基于价值的交易所能够带来的基本面增加,远远高于交易估值合理的股票。这里,让我用一个例子说明这种现象。

  在企业质量近似的前提下,当投资者卖出PB估值为0.6倍的股票,买入一个PB估值为0.3倍的股票时,他得到的价值增加,和卖出PB估值为6倍,买入PB估值为3倍的交易,是一样的吗?

  假设一个投资者有100元,当他卖出一个PB估值为6倍、买入3倍的股票时,他得到的价值增加为100/3-100/6=17元。对于一个100元本金的账户,这笔交易只带来了17元的基本面增加。

  而如果把以上的卖出、买入的PB估值,分别换成0.6倍和0.3倍,那么同一个投资者得到的价值增加则为100/0.3-100/0.6=167元。也就是说,对于一个100元市值的账户,这笔交易让其持有的股票净资产,足足增加了167元。

  港股的“双5”类股票,以其超低的估值,成为价值投资者不可忽视的、梦寐以求的资产类别。在投资此类股票时,投资者只需要做好价值陷阱的甄别,同时找准机会、持续进行基于价值的主动交易,就能在长期获得丰厚的回报。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关于作者:

交易自己的交易,制定自己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