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股市低迷,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弱市行情?

  近日由于亚太股市的低迷,股价波动较为明显,股价全面下跌,全球股市也是一片不景气,一部分股民损失惨重,有苦难言。许多机构和个人因为亚太股市的低迷,纷纷寻找应对之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弱市行情呢?

  北京时间7月11日,受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影响,亚太股市全线下跌,沪指低开1.66%,创业板指低开1.91%,香港恒生指数开盘大跌2.33%,截止发稿,日经225指数跌近2%,韩国首尔综指跌逾1%。沪指和恒生指数跌逾1%,创业板指跌近2%。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连续跌破6.65、6.66、6.67、6.68、6.69五道关口。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开盘报6.6694,较昨日夜盘收盘跌超300点。人民币中间价今日上调25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6234,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6259。

  美东时间周二,欧股六连涨,美股三大股指连续四日收涨,标普500指数创2月1日以来收盘新高。百事公司财报超出市场预期,收涨近5%。

  欧洲STOXX50指数周二涨约0.3%;标普500指数收涨0.35%,报2793.84点。道指收涨0.58%,报24919.66点。纳指收涨0.04%,报7759.20点。

亚太股市低迷

  对于目前行情走势,机构纷纷发表观点!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策略分析师唐偲危10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正处于底部区域,未来将进入震荡筑底期,中长期看机会已经大于风险,性价比凸显。

  “最近一段时间,受去杠杆等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整体表现低迷,主要指数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但是,随着利空因素的逐步消散,市场开始出现反弹。”唐偲危认为,目前市场正处于底部区域,未来将进入震荡筑底期,中长期看机会已经大于风险。

  底部形成是估值回归的过程,历史性的底部有历史性的宏观事件驱动。市场底部的形成过程,是熊市阶段价格从高于估值到向估值回归的过程。但价格降至远远低于合理估值的过程,都有大的对市场影响负面的宏观事件驱动。

  底部形成后的三个月内,主要指数平均上涨17%左右,中小创弹性最高。我们统计了历史上几个底部形成后的主要宽基指数表现:底部形成后的一个月内,一般会出现0-10%左右的上涨,平均涨幅4.4%;两个月内,一般会出现8-13%左右的反弹,平均涨幅10.2%;三个月内,大多数指数反弹非常明显,上涨区间在9-24%,平均幅度17%。而无论是1个月、2个月,还是3个月,中小创弹性都最高。

  新的历史性的底部基本形成,积极乐观,把握机会。本次底部形成后,我们建议投资者在未来3个月内积极乐观,把握机会:一是因为主要宽基指数估值都处在历史底部的极低水平;二是宏观政策边际宽松已经确认,系统性风险出现概率非常低。在行业配置方面,我们认为金融地产是砥柱,周期和成长有弹性,消费板块有绝对收益。

  多位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受外部因素影响出现短期波动,但支撑A股市场的核心依旧是公司盈利,A股市场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表示,市场短期下跌不必悲观,中长期继续看好。目前A股估值正处于重塑阶段且位于底部区域,由于盈利维持高位、外资持续流入等因素,A股不具备持续下跌基础,中长期机会大于风险。

  李湘杰认为,指数在震荡筑底后有望修复,迎来结构性行情。2018年A股市场核心驱动因素仍是企业盈利提升,当前流动性总量稳健增长,结构上向有利于权益市场的方向发展,风格上趋于均衡。考虑到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预计以消费升级和制造业升级为线索的绩优成长性标的,在短期调整后将迎来中长期布局良机。

  星石投资组合投资经理袁广平也对后市保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认为,目前市场风险已经基本释放,底部区间无须再悲观,未来走势取决于边际变化,比如政策微调、盈利超预期等。基于中长期视角,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绝不会因为短期的外部冲击而中断。

  虽然受到某些外部影响,股市在短期内会出现浮动,但A股市场依然有较强大资金支持,从长远看来,A股市场仍然会有长期的投资价值,相信亚太股市的低迷,也是对整个亚太股市的考验,如果能够走出低迷,也会证明其价值所在。

  优文推荐

  A股市场“举牌”事件增加

  2018A股市场蓝筹投资仍是主导

  A股市场波动加剧,兜底增持又卷土重来


关于作者:

交易自己的交易,制定自己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