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PDF] 通信行业周报:“通信+新能源”演绎最强主线,浅谈新型储能在大储的应用

>>查看PDF原文

  主要观点:

  科技观点每周荟(通信)

  “通信+新能源”行业有望继续演绎,驱动因素由海外户储转向国内大储。2021年以来,在高电价和能源安全需求驱动下,全球户用储能需求迎来爆发;展望明年,在强制配储等政策的核心驱动下,国内大储将迎来高速增长。截至11月,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对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以及风电的配套建设储能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新能源配储比例多集中在10%-15%,主流的储能时长为2小时,未来配储比例和时长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抽水蓄能无法及时匹配需求,新型储能发展潜力巨大。抽水蓄能是目前主要的储能形式,2021年占比86.3%,新型储能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重力储能等,2021年占比12.5%,其中以锂离子电池方案为主。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同比增长30%,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5.7GW,同比增长74.5%。传统抽水蓄能对地势和环境要求严苛,而风光大基地多建在草原和沙漠地区,且未来几年抽水蓄能新增装机量远无法满足配储需求,预计到2026年,新型储能累积装机量规模接近50GW,复合增速50%以上,较2022年新增装机量约39GW,按照目前1GW建设成本25亿元,则未来四年国内新型储能建设市场规模累计接近1000亿元。

  电化学储能是当前新型储能主流技术路径,未来看好重力储能在大储的应用前景。目前主流的储能技术路径有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新型储能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最为成熟。1)抽水蓄能,建设周期大约6-8年,建设成本约为60亿/GW,能量转换效率65-80%,寿命40年以上,对自然地形要求较高,在过去10年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储能形式;2)电化学储能,建设周期普遍在6个月左右,目前新能源配储(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建设成本在12-17亿元/GW,独立储能建设成本在20亿元/GW以上,实际能量转换效率可达85-90%,使用寿命在5-10年;3)压缩空气储能,建设周期在1-1.5年,建设成本在50-60亿/GW,能量转换效率在初期可达60%,目前改善至75%,使用寿命20-40年,但目前运行存在不稳定性;4)重力储能,建设周期在6个月左右,国内首个项目因在滩涂建设,地基松软、打桩成本较高,建设成本为35亿/GW,后期在沙漠和草原建设可降至30亿/GW以下,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

  重力储能较抽水蓄能选址灵活,较电化学储能安全、可调频。电化学储能由于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安全问题,且电池性能受到高低温环境影响,其次,电化学储能没有发电机转子,无法为电网提供转动惯量维持电网频率稳定,因此,我们认为电化学储能无法成为主流的大型储能方案,其优势更多在于配电侧和用户侧。与之相比,重力储能末端配备大型发电机组,具备大转子,可以向电网提供转动惯量,同时也可以参与一次调频、二次调频,当然,重力储能当前也面临建筑稳定性和控制稳定性的技术考验,需要示范项目催熟。中国天楹参与建设的江苏如东100MWh项目为全国首个重力储能项目,预计明年Q1并网完成。

  在商业模式层面,目前新型储能主要服务于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由于新能源强制配储会带来项目收益率的下滑,所以目前的大型储能主要以共享储能为主,主要盈利模式来源于电源侧客户的容量租赁,电网侧客户的调频调峰,以及电力现货市场的买卖等。目前由于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已经建好的储能由于容量租赁比例不高,电力现货市场没有完善的发展,目前已经建好的电化学储能普遍存在内部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但是随着未来新政策落地、商业模式逐步完善,独立储能有较好的盈利空间。

  投资建议

  12月投资建议:受到防疫政策边际改善的影响,近期市场情绪持续好转,目前处于年报空窗期和基金年度考核节点前,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明年下游需求有望反弹/反转的赛道以及可能受到政策/事件催化的板块。12月份我们继续看好运营商(数字经济核心卡位,公有云格局重塑,低估的H股尤其值得重视)、光纤光缆(近期移动集采有望启动、海缆展望明年交付大年)、通信加新能源(海外光伏、户储需求旺盛带动储能温控等配套件以及通信跨界整机代工、智能控制器市场初步打开)、通服网优(运营商政企业务外协需求增加、5G覆盖由广度转向深度)、军工信息化(“十四五”新型号加速放量带动信息化市场规模增加)几类资产的相对表现,相关建议关注标的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科士达、英维克、飞荣达、和而泰、朗特智能、润建股份、三维通信、上海瀚讯、盛路通信等。

  风险提示

  大型储能建设不及预期。

>>查看PDF原文

关于作者:

交易自己的交易,制定自己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