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进行过新股申购的朋友都知道,次新股板块一定波段性,有时会出现新股波段性中断的情况,一般这样的波段特征,也是相对估值水平的另一种反应,那么为什么新股会出现波段性中断?次新股的估值到底如何呢?下文将会为你解答。
在通常情况下,市场行情不好,新股上市跌破发行价,导致申购人数下降是新股发行波段性中断原因。但不得不说,很多人对次新股投资存在很大误解。为了正本清源,下面我们先谈谈次新股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次新股的估值问题。按照当前的发行制度,新股发行往往是按照行业平均估值进行定位,但是为了简便,大部分新股采用了一刀切的估值方式——新股估值统统设定为23倍左右。
这就造成新股上市交易后一个很奇葩的现象,就是连续不断的一字涨停板。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是新股发行的估值确实被人为压低了,比如计算机行业市场合理估值一般是45倍左右,按照23倍定价发行,上市后首先要进行估值修复;二是天朝股市确实炒作之风盛行,存在“炒新,炒小”的现象。
比如去年的温州帮,就在市场上赤裸裸的坐庄,张家港行作为并不出色的银行股,硬生生被炒成了宇宙神行。低价发行+投机盛行,造成了大部分新股开板后估值都高的离谱的现象,只有在股灾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时候,才存在新股提前开板估值低估捡漏的机会。
注意,我们上面谈的是开板新股的高估值。如果在估值很高泡沫严重的阶段买入,被埋的概率确实很大。这就涉及到次新股投资的第二个问题——择时。
长期关注次新股的投资者应该已经观察到,次新股板块具有明显的波段性。我们看一下最能代表次新板块波动性的深次新股指数近两年的周K线走势图,都是一波大涨连着一波大跌,对应次新板块交易氛围的高峰和谷底。
每个上涨阶段,都会出现一批妖股牛股,比如从2017年1月中旬到3月底次新板块反弹,出现了一批妖股牛股,比如张家港行、来伊份、和胜股份、荣晟环保、杭州园林等。
2017年8月初到11月底,经历一波大跌后,中科信息凭借人工智能概念封王,带动了建科院、华大基因、江丰电子等一批牛股妖股。除了这些引人瞩目的明星股,其实每个上涨阶段,从底部起涨翻倍的次新股都有很多,让人感觉仿佛置身牛市。
当然,每个下跌波段也堪称股灾,不管次新股质地如何都是大杀特杀,泥沙俱下,跌透了再开启上涨的轮回。
次新板块明显的波段特征,本质上反应的还是相对估值水平。每个波段顶端,估值高企,泡沫横行,找不到低估甚至合理估值的股票,当然要跌;跌到一定程度,很多次新股的估值合理到位了,又会有资金潜伏买入。
多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产生另外一个疑问:为什么每次次新板块上涨的时候,领涨的不是估值最低业绩增速最快的,往反而是一些题材概念股?
这是因为板块想要上涨,首先需要人气,人气需要热点激发,热点往往是受政策、消息面催化,单纯的低估值高成长属于基本面特征,并不能催化出热点。
也就是说,热点和个股题材相关,与基本面的关系反而没那么密切。热点发酵,游资接力打造龙头,市场情绪好转之后,低估值高成长的票就会吸引稳健资金介入,跟随大趋势上涨。不过,低估值高成长的票因为一致性预期太强,爆发力往往不如题材龙头股生猛。
以上主要谈了次新股的估值,波段趋势特征和题材龙头,总结一下就是:次新股估值高是制度畸形和投机氛围浓厚形成的,但是估值高低随着次新板块的波动是动态变化的。
在这个剧烈波动的过程中,孕育着大量的投资机会,包括龙头妖股的博弈和优质绩优次新砸到低位后的估值修复和成长。我们专注于次新股投资,像黑鹰寻找猎物一样,在波动过程中不断观察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新股出现波段性中断情况的出现,主要还是源于新股上市时行情不好,申购的人数不断减少的缘故,所以说虽然次新股估值高会让一部分投资者竞相购买,但其波动的动态化通常是很多人难以捉摸的。想要了解更多波段炒股操作就来关注我们吧!
优文推荐
强势波段操作要素有哪些?
波段操作有什么缺陷?
波段买卖策略有哪些?哪种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