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全面阐释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规划背景,明确总体要求,提出政策举措。其中,到2035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畅通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之一。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意义重大,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备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我国外贸依存度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与此同时,我国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目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部分行业、领域的对外依存度较高,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在此背景下,积极推动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促进发展更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支撑,同时也是应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
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制造业是建立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次工业革命有望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技术竞争浪潮。尽管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大而不强的特征较为明显,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高科技领域的技术依赖性较强等问题抑制了制造业企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纲要》指出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努力增加制造业投资。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应用创新技术和产品实施技术改造。我们认为,制造业供给端补短板及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抓手的产业基础再造将成为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长的两大支撑,有利于拉动机械设备需求。
加强基础研究与创新产品应用,我国具备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先决条件。《纲要》提出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优化国家创新体系整体布局,强化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引导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可以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核心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加速前沿技术的产业化。综合而言,当前阶段我国已经具备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先决条件,转型升级、自主可控将是长期发展主线,建议关注工业母机、机器人、光伏设备、锂电设备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货币政策和行业政策出现调整风险;全球疫情反复引致的市场风险;中美全面关系进一步恶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引致的市场风险;美欧经济潜在衰退导致出口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外二级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