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PDF] 教育行业动态研究:中小学生非学科意见落地,规范基础上引导成为有益补充,内容涉及诸多变化

>>查看PDF原文

  12月29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意见》,提出到2023年6月底,各地非学科类培训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到2024年家庭支出负担有效减轻,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学校教育有益补充。

  整体来看,文件精神延续规范思路且已酝酿许久,但当中部分表述较双减已出现较为明显变化,同时部分规范措施系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要求。非学科并无要求按照学科进行非营利性限制、周末寒暑假禁培、禁止广告及上市的措辞,但仍然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同样坚持公益性原则。

  具体来看(部分内容):

  “二、明确设置标准 4.制定设置标准。省级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牵头制定相应类别线上和线下培训机构的基本设置标准。省域内各地市线下培训机构情况差距大的,授权地市级主管部门在此基础上制定细化标准”。

  非学科认定工作交由地方落地,只有明确界定才能更好分类管理;而地方通常需要考虑带动消费及相关人员就业等诸多现实因素,我们预计非学科认定环境在不触碰红线前提下仍是宽松的。近两年头部机构积极优化教研模型,已基本整合出相对可复制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义务阶段学科培训已退出资本化舞台,综合全面丰富的非学科内容有望是未来校外培训的主要发展方向。

  “七、加强组织领导 20.明确部门分工。市场监管部门做好营利性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价格行为、广告宣传等方面的监管工作;人民银行、银保监、证监部门指导金融机构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等主管部门做好预收费管理和上市融资管控等工作”。

  我们认为该条包含较多信息:

  1、明确非学科机构可以选择登记为营利性资产,营利性即为办学结余可以用于股东分配,该点显著不同于义务学历及义务非学历学科资产要求;

  2、在广告宣传等方面监管,在监管范围内允许中小学素质培训正常适度合理的宣传;

  3、人民银行、银/证监会做好上市融资管控等工作,侧面印证非学科类资产可以上市融资。

  “四、规范日常运营 9.规范培训内容及时间。非学科类培训不得开设学科类培训相关内容;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目前校外培训时间通常不能晚于20-21点,属于正常规范,本次对于非学科培训并无新增类似义务段学科周末、寒暑假禁培等措辞,该条将直接奠定机构盈利前提;通常校外培训机构均需要借助周末及寒暑假大量消课以缓冲房租人员压力。

  “二、明确设置标准 5.明确底线要求。在培训场所条件方面,...在师资条件方面,....在运营条件方面,...”。

  明确运营基本要求,有利于行业长久健康发展。该条属于常态化规范要求,所有类型校外培训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消防、住建、环保、卫生、食品经营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所聘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相应类别的职业(专业)能力或具有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我们认为非学科有望不再走学科培训粗放发展的老路,持续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行业集中度将高于此前学科培训市场。

  “四、规范日常运营 10.加强收费管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坚持公益属性,根据培训成本、市场供需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控制调价频率和幅度,并报送主管部门。”

  公益属性并不指非营利或非盈利性,该点在以上有所提及;公益属性是教育行业所处领域特殊,肩负社会责任所需遵守的基本属性。教育所有类型资产提价均需考虑社会影响,并事前与主管部门沟通。

  总结来看,该文件代表中小学校外培训领域文件已全部落地,内容基本符合预期,整体基调仍以规范为主,但相对宽松的实际举措有望为非学历资产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及市场环境。

  建议关注【好未来、新东方、高途、天立、新东方在线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招生情况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景气度下行风险等

>>查看PDF原文

关于作者:

交易自己的交易,制定自己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