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逻辑
疫情催化,RNA疗法快速发展,兑现期将至。(1)RNA疗法是基于RNA分子调节生物途径来治疗或者预防疾病。RNA疗法相关药物从开发之初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早期因为安全性、递送效率差等问题,研发进度受阻,后因化学修饰以及新型递送系统的出现,再次推动行业向前发展。根据贝恩咨询数据显示,RNA疗法相关临床在2019-2021年迅速增加,且并购逐渐活跃,资本助力加速RNA疗法相关的成果转化,尤其是针对新冠疫情的mRNA疫苗的研制成功,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到RNA疗法的潜力,有望成为继小分子药、抗体药物后,第三大药物类型。(2)小核酸药物具有以下优势:①靶点范围广,理论上可以转录过程中所涉及的RNA为靶点,较以蛋白质为靶点的药物的成药性大大提高。②相对安全,不会整合到自身的基因组。③设计灵活,可替换某些序列进行模块化开发。(3)市场格局:现阶段全球一共有13种小核酸药物上市,销量最高的是来自Ionis/Biogen的Nusinersen,2021年销售额超20亿美金,也是中国唯一获批的小核酸药物。目前,尚无国产核酸药物上市。
核酸药物适应症范围正在逐渐从罕见病扩展至慢病,肿瘤领域潜力初现。已上市的小核酸药物类型主要是靶向核酸的ASO(反义寡核苷酸)和siRNA(小干扰RNA),自1998年第一个小核酸药物获批以来,适应症多为像杜氏肌营养不良症、遗传性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的罕见病;2020年,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Inclisiran获批,将小核酸药物拉到更为广阔的慢病领域,市场潜力打开。除Inclisiran外,APO-APOC3、Olezarsen、Volanesorsen已经进入三期临床阶段,临床研究显示其降脂效果不亚于单抗药物。乙肝“功能性治愈”是小核酸药物在慢病领域另一大热门且已有初步数据显示治疗潜力,核酸药物Vir-2218联用中和抗体Vir-3434显示出了较好的HBsAg降低。更长远维度,小核酸药物在肿瘤领域的探索不乏有失败案例,但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Silenseed、Bio-path、圣诺医药的候选肿瘤药物的Ⅱ期临床展现了初步疗效。我们认为,若在肿瘤领域有药品成功推出,将会是小核酸药物又一里程碑式跨越。以Ionis和Alnylam为代表的核酸药物公司的发展路径已经展现出小核酸药物的治疗潜力。Ionis和Alnylam分别是ASO和siRNA的代表龙头,Ionis因其在小核酸领域的高度敏感性,多个靶点、适应症率先立项,后有大型MNC跟随;Alnylam在ATTR领域深度布局,不断革新技术提高技术壁垒,2012-2022年间市值已翻30倍,尤其是公司研制出的GalNAc递送技术克服了siRNA脱靶的问题,已成为众多递送系统研发的基石。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核酸药物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研制上市十余款药物已证明其成药性,随着新型的化学修饰、递送系统的推出,核酸药物的开发成功率有望提升。核酸药物不再仅局限于罕见病领域,已成功进军慢病市场,肿瘤市场亦有突破可能,市场空间大大提升,血脂异常和乙肝“功能性治愈”是两大具备潜力的细分领域。我们建议关注,拥有自主研发的核酸递送技术平台,以慢病、传染病、肿瘤为重点布局领域的新兴Biotech公司圣诺医药、瑞博医药、腾盛博药、中美瑞康、海昶生物。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技术迭代的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