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专题:
2022年11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首次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近期“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更是被监管层反复提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出对于电力行业有何影响?本周我们对此进行解读。
核心观点
A股估值结构分化,央国企估值普遍偏低
对比A股上市央国企、民企与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发现上市的央企和国企的PE(TTM)和PB(LF)估值均低于全市场平均估值,更是大幅低于上市民企的估值。截至2023年3月3日,中证央企、中证国企、中证全指和中证民企的PE(TTM)分别为10.01x、12.17x、17.19x和41.37x;PB(LF)分别为1.02x、1.22x、1.68x和3.17x。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基调下,电力行业整体估值有望提升
截至2023年3月3日,电力(申万)行业的PB(LF)仅为0.89x,历史分位数水平为11.3%;而沪深300指数的PB(LF)为1.43x,历史分位数水平为30.6%。电力行业的估值水平明显低于市场整体水平。我们认为电力行业央国企占比较高,同时属于周期板块的行业属性是其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的两个原因。
核电资产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首先,在电力各细分行业中,核电资产相对被低估。2019年至今,对比万得火电、核电、绿电和水电指数的PB(LF)估值,核电指数PB估值大部分时间均低于绿电和水电。截至2023年3月3日,万得火电、核电、绿电和水电指数的PB(LF)估值分别为1.51x,1.84x,2.14x和2.18x。
政策定调“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中国核电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1台,占全球在建机组的35.6%。但从发电量占比上看,截止2021年末,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仅4.8%,而同期美国和欧盟的核电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18.7%和25.4%,我国核电行业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2022年中国核准10台核电机组,达2009年以来最高峰。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核准8-10台自主三代核电机组。
政策引导下核电资产的盈利修复可能性更大。对比各类电力品种,火电资产盈利修复取决于煤炭采购成本,绿电盈利取决于组件与配储的成本博弈,水电盈利受来水波动影响较大,而核电资产经营稳定,ROE弹性主要取决于内部管理效率。在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基调下,我们判断伴随相应配套政策/规划的出台,核电资产的盈利修复可能性更大。此外,对比水电资产,核电资产PB倍数较低,投资性价比高。
投资建议: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基调下,央国企的投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其估值体系有望重估。电力行业作为央国企占比较高的传统行业,在能源保供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需重视电力行业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大背景下的投资机会。对比各细分电源资产,我们认为核电资产盈利修复可能性大,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具体标的方面,建议关注【中国核电】、【中国广核】。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用电需求不及预期,电价下调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