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股权融资夯实底部,消费建材配置价值再凸显
自2022年11月28日起,证监会实施五项股权融资调整优化措施(“第三支箭”):(1)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2)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3)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与境内A股政策保持一致;(4)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5)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本轮政策聚焦“保主体”,股权融资政策立足中长期缓释房企流动性风险,地产信用或将筑底渐企稳;同时在2023Q1房企偿债高峰期以及销售尚未显著改善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保交楼”仍是未来政策主基调,地产宽松政策尚有进一步扩展空间,为2022Q4以及2023年地产竣工端修复提供较强的支撑,地产后周期的消费建材行业或将率先受益,配置价值逐步显现。受益标的:(1)东方雨虹、坚朗五金,盈利预期改善且估值较低;(2)三棵树、伟星新材,深耕零售业务,业绩韧性较强。持续跟踪:北新建材、兔宝宝、科顺股份。
地产信用或将筑底渐企稳,宽松政策有望进一步延续
自2022年11月以来地产宽松政策持续加码,主要原因:(1)2022年10月地产销售仍弱势运行,房企销售回款有限;(2)2022年11月旭辉、中粮等民企停止支付境外债本息;(3)疫情形势严峻,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4)2023Q1将迎来偿债高峰期。本轮宽松政策焦点由“促需求”、“保项目”转变为“保主体”,一方面,融资支持政策主要针对国内债务未出现违约的房企,相对于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具备独特优势:在化解企业融资压力的同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立足中长期缓释企业流动性风险,进一步有效控制行业信用风险蔓延;另一方面,政策释放“稳增长”积极信号,有望提振市场信心,逐步带动销售端触底企稳。本轮政策聚焦“保主体”,立足中长期防止行业流动性风险蔓延,我们认为,地产信用或将筑底渐企稳;在2023Q1房企偿债高峰期以及销售复苏节奏缓慢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保交楼”仍是未来政策主基调,地产宽松政策尚有进一步扩展空间。
保交楼仍为政策主基调,地产后周期消费建材或将率先受益
股权融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保交楼”项目、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或旧城改造、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得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地产后周期消费建材或将率先受益:一方面,“保交楼”仍是地产政策主基调,叠加预售资金监管新规的实施,为2022Q4以及2023年地产竣工端修复提供较强的支撑;另一方面,房企融资环境改善有望助推上游建材企业降低应收坏账风险,且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以及部分企业提价措施逐步落地,消费建材企业盈利有望迎来拐点。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风险;房地产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反复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