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诱发的绿色变革、绿色创新和绿色发展,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在温室气体排放部门(例如,国有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和碳汇部门(林业部门)之间设计一种合理的碳交易模式,由林业部门作为(碳汇)卖方,排放企业作为(碳汇)买方,进行体制内部双边或多边交易,形成由政府主导的,市场体系外的“小循环”,作为碳交易市场的补充和辅助手段,这是转移支付的另一种形式。
未来建立全国及地方林业碳汇市场,会使我国每年新增的森林碳汇量(1.5亿吨碳当量),将来至少产生上百亿元的交易量,到2030年交易量累计额可突破上千亿元,如此进入“林业投资—林业增长—碳汇增加—碳汇交易—林业投资”的良性绿色发展循环,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进而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发展、绿色投资、绿色生态的新模式、新路径。
国家不断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望重启CCER自愿碳汇交易市场,打造中国碳交易标准体系
在2021年,全国碳市场的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等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境内实施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替代,重点排放单位可以购买经过核证并登记的温室气体削减排放量,用于抵销其一定比例的碳排放配额清缴。在国内(配额)强制碳市场进入稳定期后,有望重启CCER自愿碳汇交易市场,创新交易机制,建立中国的碳交易标准体系。同时,将林业碳汇交易机制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采伐制度改革有机结合,协同推进。
鼓励企业探索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开展林业碳汇的新模式
在中国碳汇林业发展进程中,林业企业、集体或林农都面临投入成本过高、沉没成本过大、资金链易于断裂等风险。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有助于林业现代化发展与林农、林业企业的风险防范、增产增收。碳汇项目以绿色发展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