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
需求中枢向上 智能电动加速
我们坚定看好电动智能变革造就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历史性机遇,传统燃油车时代欧美日整车厂占据主导地位,诞生博世、电装、采埃孚、麦格纳、爱信精机、大陆等欧美日零部件巨头,而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中国车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叠加中国速度和性价比优势,相信必将也会诞生领先全球的自主零部件巨头。
乘用车:电动智能变革,优选结构增量
乘用车自2020年以来底部向上趋势明确,新能源产品力持续驱动需求。2020年之后,国内乘用车结束了3年的下滑重拾增长,销量中枢稳步上行。据中汽协数据,政策刺激下今年1-10月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14.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同比+110.0%,单月渗透率已突破30%,产品力持续驱动需求;
多重改善催化下,乘用车基本面有望于23Q1见底,自主崛起+出口高增将会是2023年主旋律。政策导致购买前置,我们预计23Q1需求将有所承压,后续预计将逐季提升。多重改善持续催化,明年乘用车需求并不悲观:1)政策有望接力实现平稳过渡;2)疫情边际改善释放乘用车消费潜力;3)优质供给端加速;4)自主崛起+出口高增,中期成长空间广阔。我们预计乐观/中性/悲观假设下,2023年乘用车批发销量增速分别为+5.5%/+0.5%/-2.6%;
2023年将是插混产品大年,从边际增量+格局确定性角度优选车企。细分结构上,2023年插混销量有望翻倍增长,布局决心强且产品定位明确的一线自主有望享受红利;另一方面,补贴退坡叠加新能源乘用车增速放缓,行业面临格局洗牌,龙头份额有望再度提升。坚定看好变革机遇下自主崛起,推荐【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H、长城汽车】,受益标的【理想汽车H、蔚来汽车H】。
零部件:成长加速+周期向上,优选智能电动增量+新势力产业链
2021年新能源渗透率达13%,我们预计2022年将超过25%,步入成长期。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借助电动智能变革加速国产替代,享受行业beta的共振,当前阶段是成长股投资,核心观察指标为营收(客户维度*产品维度)。长期空间主要取决于产品维度,短期成长主要取决于客户维度,优质赛道*优质客户孕育大公司;
22Q3为业绩高增长的起点,量增+份额提升有望驱动收入持续高增,叠加原材料、汇率、海运费等压制因素缓解,智能电动+新势力产业链具备高业绩弹性,推荐:
产品维度:2023智能化增量>电动化增量。1)智能化核心主线: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齐加速,看好线控底盘+域控制器+声学+光学的加速渗透优选智能驾驶-【伯特利、经纬恒润-W、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上声电子、光峰科技、继峰股份】;2)轻量化高景气:电动化加速轻量化发展,叠加一体化压铸产业变革,优选【文灿股份】,受益标的【旭升股份】;
客户维度:2023新势力>传统车。特斯拉、比亚迪等销量加速增长驱动产业链公司的业绩增长曲线变得更为陡峭,华为、蔚小理等新势力引领新的产业趋势同时给予关键部件配套机会,优选【拓普集团、新泉股份、双环传动、上声电子、文灿股份、上海沿浦】。
中大排摩托:供给驱动景气升级,高成长赛道
优质供给驱动,中大排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2022年1-10月250cc+累计销售50.0万辆,同比+58.9%,我们预计2022年、2023年中大排行业增速分别60%、40%。中长期来看,中国人均保有量仍然偏低(不足欧美1/10),市场空间仍然广阔;
中大排量摩托车当前发展阶段类似2013-2014年的SUV板块,供给端头部车企新车型、新品牌投放加速提供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市场快速扩容。参考国内汽车发展历史及海外摩托车市场竞争格局,自主品牌有望成为中大排量摩托车需求崛起最大受益者,推荐【春风动力、钱江摩托】,相关受益标的【隆鑫通用】。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汽车需求持续低迷;新能源新车型投放进度不达预期;原材料成本上升、芯片供应短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