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大型&深远海化提升单GW价值量,桩基环节有效抵御通缩:管桩塔筒占海上风电投资成本的24%-33%,单GW用量与工程地质、风机机型、水深有关,假设单机容量及水深与桩基用量成线性关系,当海上风电项目水深不变,单机容量每增加1MW,相应每台风机的桩基用量增加200吨;单机容量不变,水深每增加20米,相应桩基用量增加300吨。水深超过40m后,管桩加塔筒的价值量将超过主机(3000元/MW)和叶片价值量,有望抵御风机大型化和行业平价带来的利润通缩。
全球海风天量装机亟待释放,海外产能稀缺创增量溢价:1)国内海风招标装机量剪刀差持续扩大,天量装机待释放:平价以来海上风电招标量已达24GW,预计今年海上风电装机量仅为5GW,招标量及装机量之间剪刀差持续拉大,我们认为2023年开始“剪刀差”有望进入收敛阶段,海上风电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22-25年国内管桩新增市场规模1940亿元,CAGR30%。2)海外地缘冲突频发加速能源自供,本土产能供不应求溢价高:经测算2022-2025年海外管桩总需求量约为1244.5万吨,新增市场规模约1920亿元,CAGR36%;海外本土产能供不应求,2022-2024年桩基供给缺口分别为77.2/75.8/158.3万吨,海外管桩单吨售价为国内单吨售价的2倍。
码头核心卡位壁垒,行业竞争格局稳定:1)码头为生产必须硬性资源:海风桩基体积重量均较大,超大型产品目前无公路运输方案,需临港生产临港运输;2)四大要素共筑码头高壁垒:大重量管桩对码头荷载、港口水深及临港仓储面积等要求更高,码头建设及对外开放资质审批周期长,符合海工运输需求码头资源极其稀缺;3)自有码头厂商具备明显先发优势:行业内具备自有码头的厂商将获得明显的先发优势,行业内竞争格局有望在2-3年内维持稳定。
建议关注:大金重工(002487.SZ):首家出口欧洲的海塔企业,国内管桩龙头,大金蓬莱母港为国内优质深水码头,海内外多点布局产能优势明显;海力风电(301155.SZ):海工领域新起之秀,江苏、山东区位优势明显,国内首家布局海南的海工企业;天顺风能(002531.SZ):行业头部厂商,在建德国工厂进展顺利,投产后有望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泰胜风能(300129.SZ):风塔头部制造厂商,持续推进两海战略,专注产品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天能重工(300569.SZ):风机塔架专业制造商,塔筒、发电“双轮驱动”;润邦股份(002483.SZ):深耕海上高端装备,高端装备&环保业务双轮驱动。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桩基招标价格超预期下行风险;海上风电装机量低于预期风险;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