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观点
11月以来,军工行业下跌9.18%,行业跌幅第1,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房地产、金融、消费等大幅上涨,上证指数上涨9.48%。究其原因,客观层面,我们需要承认:
①三季度公募基金军工持仓,较二季度显著提升,达到6.31%(+1.31pcts),创下五年来新高,交易拥挤度较高,这也是基金持仓集中度较高个股(紫光国微、西部超导、振华科技等)跌幅较大的重要因素;
②近两年疫情之下,军工由于需求刚性和供给相对稳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而疫情复苏预期之下,军工则成为基本面边际改善幅度较小的行业,难以成为市场短期关注焦点;
③距离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及预告,尚有较长时间的消息真空期,短期内似乎看不到消息面上的刺激,以及基本面上的兑现。
与此同时,理性层面,我们更要看到:
①疫情迅速扩散蔓延,或影响年底和明年一季度生产交付,当然这类影响是全行业的。
②行情虽然平淡,行业异常火热,军工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切实发生着实质性变化。二十大报告“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表述之下,行业大逻辑长逻辑无忧。军工行业的整体业绩增速,依然有望在全行业中名列前茅,比较优势不减。随着明年开始行业产能释放速度加快,2023年将是军工行业产能集中释放的第一年,意味着军工行业增速有望继续上台阶。
③核心军工股持续上市带来的投资机会。继上周精品特装上市后,本周长盈通、燕东微两家军工企业相继上市,2022年以来共有21家军工企业IPO,IPO融资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的385亿元,同比去年增加了239%,随着科创板、注册制以及北交所的推出等,大幅降低了军工企业上市门槛,得益于十四五军工高景气,相关核心上市公司持续上市,军工资产证券化加速,同时涌现出更多的投资机会,一些核心军工次新股表现出众,如铖昌科技、臻镭科技、华秦科技、振华风光、中无人机等。
④全球安全局势紧张推动军费快速扩张,我国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仍然不匹配。近期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历史最高记录的8580亿美元军费,而在俄乌冲突以来,多国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军费来应对当前不断紧张的国际安全局势。2022年中国国防预算占GDP比例约为1.20%,远不及美国的3.25%,这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仍然不匹配,这是现实矛盾,且愈加紧迫。
⑤军工估值分位再回1%。截至2022年12月16日,国防军工(申万)指数PE为51.25倍,处于2014年来的0.92%分位。核心军工公司的PE中位数对应2023年30倍左右,2025年的20倍左右。
⑥基本面上,内需外贸齐飞,军民双线共举,军工行业的天花板大幅抬升。军品订单依然将逐步兑现,C919首架已交付东航,实现从0到1的突破,我国军贸将迎来贸易顺差期。
二、大军工时代
所谓“大军工”,不仅仅是指,军工行业迎来黄金时代,军工上市公司加速涌现,在A股中数量占比和市值占比皆已超过5%,公募基金持仓已超6%,军工行业在资本市场中已然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详见深度报告《军工行业投资图谱2022》)。更重要的是,军工行业的范畴已大为拓展,譬如三个重要的“新”领域:军贸、民机、信创。
眼下军工行业尚以保内需为主,但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军工行业技术日益成熟,产能迅速提升,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军工行业的生产能力将在某个时候达到并超过国内的军用需求。我们判断,富有弹性的军贸市场,以及更加广阔的民机市场,将成为我国军工行业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高增长的新动力和加速度来源。信创也由党政军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
这三个重要的“新”领域,无疑意味着军工行业的市场空间和天花板,得到数量级的抬升。无论是军贸、民机,还是信创,传统军工行业主体依然是中坚力量,并且生产关系和竞争格局也会作出相应调整适应。如,主机厂有望继续作为军贸主体,军用飞机、军用发动机配套厂商也将逐渐保障商用飞机、商用发动机,军工央企中国软件、太极股份、卫士通等在信创领域承担着关键角色。
三、建议关注的细分领域及个股
军机等航空装备产业链:
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发动机产业链相关标的,航发动力、航发控制(发动机),航天彩虹、航天电子(无人机),光威复材、中简科技(碳纤维复合材料),抚顺特钢、钢研高纳(高温合金),西部超导、宝钛股份(钛合金),爱乐达(航空制造)等。
航天装备(弹、星、链等)产业链:
航天电器(连接器),天奥电子、海格通信、华测导航、振芯科技(北斗),理工导航、北方导航(导航控制和弹药信息化),雷电微力(弹载雷达制导微系统),盟升电子(卫星导航通信),航天宏图、中科星图(卫星遥感)、中国卫通(高轨卫星互联网)。
信息化+自主可控:
紫光国微(特种芯片),富吉瑞(红外),振华科技、火炬电子、鸿远电子、宏达电子(高端电容),智明达(嵌入式计算机),中国长城、中国软件(信创)。
另外,随着首架C919交付,或将掀起民机领域的投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