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业务带来丰富现金流和进入大企业供应链机会。疫情以来部分生命科学上游企业通过新冠业务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流,为后续企业研发和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上游企业通过新冠产品相关企业获得了进入海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供应链的机会,借此获得的品牌知名度极大有利于公司常规业务的拓展。
疫情期间多重因素导致供应链格局的变化,国产替代进入加速阶段。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游细分行业整体仍处于进口产品为主的竞争格局,新冠疫情后因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需求激增以及海外供应链不畅,本土企业获得了进入国内客户研发和生产端的机会。同时,国产产品在供应稳定和供应速度上均具备明显优势,生物医药供应链自主可控以及安全问题也得到从国家到科研和企业端的充分重视。此外,医保控费的压力下,本土药企有降成本的诉求,国产产品可凭借更高的性价比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出入境政策调整利好海外业务拓展和收并购,出海进一步打开市场天花板。近日,随着出入境政策的调整,未来国内企业国际学术和商务交流将会更加便捷,有利于公司进行产品服务的海外推广以及后续海外的收并购。国内企业收入体量与海外龙头公司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多家企业已开始搭建海外团队,此前已搭建海外团队的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范围,部分科研试剂类产品均已实现海外销售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涉及到工业生产类的产品由于国内起步较晚,且验证周期较长,整体仍处于出海的早期阶段。
2022年以来,生命科学产业上游相关公司业绩增速和股价因宏观和疫情因素的原因出现一定波动。中长期角度看,我们认为在全球生命科学行业蓬勃发展带动下上游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同时国内企业有望凭借国产替代叠加国际化双重逻辑实现快速增长。随着新冠相关业务带来的高基数业绩逐步下滑,相关公司的表观业绩在23年有望恢复正增长或增速提升。目前相关公司估值已经处于近年来低位,具备较好的投资性价比。研发端建议关注生命科学上游工具企业,相关标的:百普赛斯、优宁维、诺唯赞、南模生物、药康生物、阿拉丁、泰坦科技,生产端建议关注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相关标的:PEG辅料公司键凯科技、填料公司纳微科技、培养基公司奥浦迈、制药装备龙头东富龙和楚天科技。
风险提示:全球和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恢复力度不及预期;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销售研发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