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PDF] 创新药系列深度报告(二):肿瘤治疗,黄金赛道

>>查看PDF原文

  核心观点:

  癌症是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2017年,全球约956万人死于癌症,约占当年死亡人数的1/6。较高的死亡数量说明癌症代表着目前亟待被解决的临床需求。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癌症新发和死亡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死亡人数300万人,占癌症死亡总人数的30%,均位居第一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和年龄存在一定的正相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我们推测,未来我国癌症临床需求或将呈现提升趋势。对比美国1970-1977年间以及2007-2013年间各主要癌症种类的五年生存率变化数据可知,近年来抗肿瘤治疗效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所有癌症种类的平均五年生存率从50.3%延长到67%。但一些癌症种类仍然存在较多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稳步增长。从2015年到2019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从832亿美元增长至1435亿美元,分别占全球药物市场的7.5%和10.8%,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4.6%。市场稳步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肿瘤患病人群不断扩大;其次,随着抗肿瘤药物研发管线的不断发展,针对以往医学不能覆盖的治疗领域,有了新的治疗方法,扩大了市场需求;再次,患者对创新疗法的支付能力也有所提升。近年来,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也一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1102亿人民币增长至1827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3.5%。与此同时,抗肿瘤药物市场在整体药品市场的占比也从9.0%提升至11.2%。随着抗肿瘤创新药物陆续获批上市,预计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抗肿瘤是目前全球药物研发管线中最受关注的领域。截至2022年8月,全球共有7758种药物针对抗肿瘤适应症研发,占覆盖所有适应症的所有药物的32.2%;从细分适应症来看,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卵巢癌是全球抗肿瘤管线最热门适应症领域。抗肿瘤药物在中国企业药物研发管线中占据最大的比重,共有2040种药物针对抗肿瘤这一适应症类别研发,占覆盖所有适应症的所有药物的47.6%;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结直肠癌是中国企业研发药物最多的5个适应症。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疗法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肿瘤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疗法,以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疗法。放疗、化疗等传统方法虽然能够杀灭肿瘤细胞,但是由于对正常细胞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毒副作用较大,限制了治疗的效果;靶向治疗通过针对患者特定癌基因的突变针对相应的蛋白靶点设计药物,达到较为精准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提升部分患者生存率;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发展最快的领域。从市场份额上看,目前抗肿瘤市场以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疗法为主,但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疗法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抗肿瘤创新药研发上来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业争相布局的制高点。截至2020年1月,我国共有821种抗肿瘤药物,其中包含359个first-in-class药物。我国“First-in-class“的抗肿瘤药物以肿瘤免疫疗法居多,共有224个;而靶向治疗、化疗类的“First-in-class“药物分别有134个和1个。在免疫治疗中,又以CAR-T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细胞治疗为最多,占67%;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T细胞靶向免疫调节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是其余两个创新力度较强的领域。

  方向一:靶向治疗根据作用靶点的类型和机理,目前已经上市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可分为蛋白激酶类抑制剂、表观遗传类抑制剂和其它类抑制剂这几种类型。

  蛋白激酶是一类催化ATP中的磷酸基团使自身磷酸化,以发挥功能活性的酶,在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激酶功能的失调与癌症、自身免疫病等具有极大的相关性,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肿瘤治疗靶点。根据酶的在细胞中的位置和发生磷酸化的氨基酸种类,蛋白激酶类抑制剂可以分为: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丝氨酸/色氨酸激酶抑制剂这几个类别。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在不改变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化,表观遗传过程受到各种化学修饰酶和识别蛋白的严格调控。异常的表观遗传调控与肿瘤、免疫性疾病和许多罕见疾病等密切相关。目前,尽管许多表观遗传调控蛋白被视为潜在的治疗靶点,但已经上市的药物相对较少。

  DNA作为细胞生命活动最重要的遗传物质,保持其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细胞的存活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正常组织,过度增生、增生异常及肿瘤组织中DNA损伤显著增多,DDR(DNAdamageresponse,DNA损伤应答)对修复通路的激活和细胞存活至关重要,而DDR感受器蛋白是启动修复的关键,针对DNA损伤感受器类蛋白靶点的抑制剂可阻断癌细胞赖以生存的多种通路,进而抑制肿瘤发生。其中,PARP是一种关键DNA损伤感受器蛋白。

  抗体-细胞毒药物偶连体(ADC)药物是结合了靶向治疗的精准性以及细胞毒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的一种新技术。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蛋白抗原设计抗体,通过连接体将抗体和细胞毒药物连结起来。ADC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肿瘤组织周围,抗体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并与之结合,随后被内吞进入肿瘤细胞,在细胞内释放细胞毒药物,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同时,细胞毒药物可以通过自由扩散途径游离到周围的细胞,从而对没有抗体识别的抗原表达的肿瘤细胞也起到杀灭作用。

  方向二:免疫治疗从2011年FDA批准了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TLA-4单抗伊匹木单抗上市至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飞速发展。根据Pharmprojects数据,截至2022年6月29日,全球已有58个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产品上市。活跃的临床研发管线包括临床前研究的药物2126个、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的药物591个、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药物491个以及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药物71个。2022年,FDA批准传奇生物的靶向BCMACAR-T疗法--Carvykti上市,标志着我国的CAR-T疗法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肿瘤免疫治疗中,进展比较快的领域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阻断肿瘤细胞表达或者分泌的配体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受体结合,激活或使抑制的免疫细胞功能正常化,从而恢复对肿瘤的杀灭作用。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celltransfertherapy,ACT),是指从患者体内分离免疫活性细胞,在体外对其进行扩增、改造及功能筛选鉴定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实现杀伤肿瘤细胞或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来间接实现杀伤肿瘤的目的。除了已经上市多款产品的CAR-T疗法之外,TCR-T、CAR-NK等疗法在全球范围内也已经开展多项临床试验。

  投资建议。抗肿瘤领域是一个具有广阔需求、同时各类新疗法层出不穷的黄金赛道。从需求端来看,癌症是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代表着目前亟待被解决的临床需求。从供给端来看,企业在抗肿瘤这一领域的研发热情较高,抗肿瘤是目前全球以及中国药物研发管线中最受关注的一个适应症领域。从治疗方法发展的角度来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目前抗肿瘤领域正在探索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国内企业多围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一系列靶点进行研发布局,未来有希望取得疗效突破,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促进抗肿瘤相关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肿瘤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未来抗肿瘤领域中值得关注的、有发展前景的子领域。从政策端来看,我们在此前《创新药系列深度报告(一):创新引领,乘风破浪》报告中提到,从2021年开始,随着新政策出台,我国创新药行业开始进入一个精细管理,引导行业更加健康发展的阶段。抗肿瘤领域也不例外,随着临床试验要求趋严,未来,我国抗肿瘤药物的质量和疗效或将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我们认为,企业管线布局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重要因素,即:能否做到“人无我有”——在靶点的选择上具有创新性;或“人有我优”——在临床上取得更优的疗效。除了在靶点和技术路线选择的战略层面之外,战术层面以研发进度为代表的项目执行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建议关注在同类研发管线中进度较为靠前的公司。从支付端来看,我们在此前《创新药系列深度报告(一):创新引领,乘风破浪》报告中提到,随着仿制药集采和医保目录调整的持续推进,预计医保目录“腾笼换鸟”的逻辑仍将继续。在医保基金有限的大背景下,疗效更优、创新性更强的药物会获得更大的支付支持。

  建议关注:在抗肿瘤领域研发管线丰富、管线布局形成差异化优势、有较强的技术积累且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的公司,如: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君实生物、百济神州等。

>>查看PDF原文

关于作者:

交易自己的交易,制定自己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