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11月汽车产销同比、环比均下降,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因疫情影响导致终端需求走弱。据中汽协12月9日发布的数据,2022年11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8.6万辆和232.8万辆,环比分别-8.2%和-7.1%,同比均-7.9%。其中出口汽车32.9万辆,环比-2.5%,同比+64.8%,汽车出口维持高位,连续四个月维持在30万辆以上。今年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累计同比分别+6.1%和+3.3%,较1-10月增速分别-1.8pct和-1.3pct;累计出口汽车278.5万辆,同比+55.3%,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出口国。11月汽车产销增速同比、环比均显著下降,主要系因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影响,终端市场需求承压;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65.6%和72.3%;乘用车产销增速较商用车好,商用车仍在低位徘徊。
由于疫情防控放开后短期会对汽车生产和需求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12月汽车产销量形势或不容乐观,全年汽车产销量及增速将低于年中市场的预期。
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65.6%和72.3%,全年产量应可达700万辆以上;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900万辆。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8万辆和78.6万辆,同比分别约+65.6%和+72.3%。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8.9万辆和61.5万辆,同比分别+55.5%和+67.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9万辆和17.1万辆,同比分别+110.8%和+92.6%;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约300辆和400辆,同比分别+51.9%和149.7%。1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3.8%,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约35.1%。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考虑补贴政策将于年底退出的刺激效应,我们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00万辆以上的概率较大,较去年增长约100%,继续保持高增长。根据中汽协最新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900万辆,同比约+35%,增速将显著低于今年。
乘用车:产销增速重回负增长,自主品牌维持优势。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5.1万辆和207.5万辆,环比分别-7.8%和-7.0%,同比分别-3.9%和-5.6%,产销增速重回负增长,多地疫情散发对终端需求影响较大;疫情防控放开后,短期对汽车产销的冲击不容忽视,我们预计今年12月份的产销形势不容乐观。1-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0.2万辆和2129.2万辆,同比分别+14.7%和+11.5%。
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12.9万辆,同比+9.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4.4%,比去年同期+7.6pct,好于乘用车整体增速。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1047.9万辆,同比+24.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9.2%,比去年同期+5.0pct,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超预期,造车新势力不断崛起和汽车出口量的高速增长,显示出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显著增强。
商用车:产销持续低位徘徊。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5万辆和25.3万辆,环比分别-11.2%和-7.5%,同比分别-33.4%和-23.4%,增速分别较上月-10.7pct和-7.2pct,产销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维持低位徘徊态势。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2.7万辆和301.0万辆,同比分别为-31.9%和-32.1%,较1-10月增速分别-0.2pct和+0.7pct。
据第一商用车网统计,11月重卡销售约4.5万辆,环比约-7%,同比去年的5.1万辆约-12%,净减少6100余辆。4.5万辆是近十年来的历史最低点,还不及2015年11月4.7万辆的水平,唯一亮点可能就是出口势头依旧强劲,占比维持在40%左右。1-11月重卡累计销售约61.6万辆,比去年同期的133.8万辆约-54%,减少约72.2万辆。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导致重卡销量不及预期的原因,主要还是经济增速减弱、疫情反复、商流以及物流不通畅、投资和消费走低、用户信心不足等问题。主要车企中中国重汽11月重卡销量约1万辆,同比-33%,继续稳坐冠军宝座;其1-11月累计销量约14.8万辆,累计同比约-46.0%,市场占有率为24.0%,同比+3.6pct。目前中国重汽的重卡出口独占风骚,大约占到了行业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
投资建议:11月行业产销量同环比增速均重回负增长,受部疫情多发散发影响,终端需求走弱明显;受疫情防控放开后的短时冲击影响,12月份汽车产销或也不会太乐观。因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有望延续,及2023年上半年的同期基数较低,我们暂时维持对行业“领先大市-A”的投资评级。我们重点推荐反弹周期中弹性较大的电动智能化产业链零部件龙头企业德赛西威、卡倍亿,建议重点关注重卡和乘用车龙头企业中国重汽、长城汽车。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影响超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外需求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