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PDF] 汽车:如何理解汽车行业价格战?

>>查看PDF原文

  特斯拉率先降价,价格战由新能源车蔓延至燃油车。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车国补取消,1月1日比亚迪、哪吒、零跑等新能源车企选择小幅提价,由消费者和车企共同承担补贴退出损失;1月6日特斯拉宣布降价,主力车型Model3和ModelY降价幅度在2-4.8万元不等;面临特斯拉降价压力,多家造车新势力跟进降价;1-2月河南、上海、陕西、天津、沈阳等地方政府相继推出汽车促销政策,补贴金额在几千到一万元不等;3月初,地补政策加码,价格战蔓延至燃油车市场,湖北省政府联合东风系汽车为主的多家车企推出巨额购车补贴,东风系旗下的车型最高优惠达到9万元;随后杭州、合肥、北京、成都等地方政府,奇瑞、吉利、广汽、长安、比亚迪等主机厂纷纷跟进降价,价格战全面扩散。

  本轮价格战特征:地域广、品牌多、降幅大。(1)地域广:从1月开始,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山西、吉林、云南、天津、海南、贵州、河北、黑龙江、湖北等十余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2)品牌多:特斯拉降价后,小鹏、问界等多家新能源车企跟进,湖北省政府联合东风汽车开展巨额价格补贴后,长安、广汽、上汽、吉利等纷纷加入价格战,截至目前共有超过30个品牌参与其中。(3)降幅大:本次价格战愈演愈烈,各主机厂普遍降价在一万元以上,部分品牌降价力度空前,如湖北东风汽车最高优惠9万元,成都单车最高补贴可达15万元。

  我们认为本次价格战背后原因有:(1)汽车类产品占社零消费约10%,地方政府有动力通过汽车行业促销拉动经济增长;(2)补贴政策于2022年底退出,开年后汽车销售压力加大;(3)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迟滞,产品力下降,受到新能源及自主品牌的挤压;(4)国六B标准切换在即,国六A车型库存亟待消化。

  本轮价格战推演:(1)阶段一:政企联合促销,类似“囚徒困境”。我们预计2023年3到6月底,各地开展价格补贴、各汽车品牌加入价格战,短期内将对销量增长形成有效拉动,但中长期看价格体系混乱也会造成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同时降幅较大的车企品牌力受损或不可逆转。(2)阶段二:价格战长期存续,但消费者更多聚焦“技术、产品、服务”,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伴随地补逐步退出,消费者的关注点从单一价格拓展到车企的技术、产品、服务,部分品牌即使持续降价对销量的刺激作用或也有限,我们预计在此阶段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头部自主及新能源品牌集中,二三线品牌市场份额或面临长期下滑趋势。(3)阶段三:部分二三线品牌及新势力出局。弱势合资品牌逐渐被淘汰出局,退出中国市场;弱势造车新势力或面临收购整合。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汽车产品价格的适度下调,有助于激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但采取简单的价格竞争策略绝非长远之计,尤其是在当前电动化智能化大变革浪潮下,车企更应围绕“技术、产品、服务”,通过先进技术降本、新产品拉动、优质服务来保持消费者粘性。2023年汽车行业投资核心是在行业β放缓背景下寻找α向上且确定性较高的赛道及标的,建议关注:(1)整车龙头:品牌力不断向上、锐意进取的自主品牌龙头【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积极谋求转型的国营车企【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2)智能电动汽车增量零部件:①热管理【川环科技、腾龙股份、银轮股份、三花智控】;②汽车线缆线束【卡倍亿、沪光股份】;③线控底盘【伯特利、中鼎股份、保隆科技、拓普集团】;④智能座舱【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常熟汽饰、华阳集团】;⑤轻量化【博俊科技、爱柯迪、文灿股份、旭升集团、广东鸿图】;⑥电机电控【英搏尔、欣锐科技】等。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查看PDF原文

关于作者:

交易自己的交易,制定自己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