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关键词:新技术新需求制造业复苏自主可控
核心观点:展望2023年,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市场需求修复预期较为明确;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下,制造业产业链更加重视自主可控,重点关注三个方向:1)光伏产业链价格调整刺激下游需求,重点关注光伏设备、电池组件、电站运营、非硅辅材、耗材等;2)锂电新技术涌现、电化学储能需求高增,重点关注复合集流体、4680电池、锂电储能等产业机会;3)通用设备有望迎来需求复苏与盈利改善,长期看好以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投资机会。
专用设备:维持高景气成长,新技术产业化加速
光伏设备: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350GW,新增装机量及增速均有望再创新高。光伏产业链价格调整将会使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同时刺激下游需求,有望引导整个产业链向好发展。在产业链调整的过程中,看好以下几个方向:1、靠近下游的电池组件、电站运营环节;2、非硅辅材、耗材环节;3、光伏设备等。
锂电设备:从新技术带来新需求、扩产结构性加速度和打造第二成长曲线等角度出发筛选公司,2023年重点推荐以下方向:1、新技术:①复合集流体从0到1加速渗透,推荐关注相关设备商东威科技、骄成超声;②若大圆柱渗透率提升,激光焊接等环节有望受益,推荐关注联赢激光;2、锂电储能:2023年或成为国内大储高增速元年,重点关注电池、逆变器、温控、消防等环节;3、主业拓展:锂电设备是少有的能出现千亿级别大市值公司的领域,推荐关注平台型公司先导智能;电力电子、激光加工技术具备延展性,需求增长持续性有望更强,推荐关注星云股份等;4、出口链:海外扩产有望出现结构加速,推荐关注杭可科技。
换电设备: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彻底解决里程焦虑。2022-2025年每年的换电站运营空间分别有望达到83.15亿元、243.71亿元、614.56亿元、1357.55亿元,是换电领域市场空间最大的环节。
光热设备:自带储能的太阳能热电利用形式,伴随新能源装机比例快速提升,光热需求由“伪”转“刚”,2022年规划项目超3GW,大规模产业化有望加速到来。
通用设备:复苏渐近,长期看好产业链自主可控投资机会
工业机器人:2022年,汽车工业复苏,锂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突飞猛进,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整体销量有望突破30万台。展望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整体增速预期为20%至25%,新能源行业仍然是最大驱动力。预计2025年锂电行业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需求量分别突破6.7万台、2.5万台,2021-2025年CAGR分别超35%、38%。上游三大零部件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60%,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三大核心零部件自主品牌国内市场份额偏低,毛利率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本土零部件厂商的不断突破将支撑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关注:汇川技术、埃斯顿、绿的谐波等。
机床:我国制造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以及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需要,带来对数控机床等工业母机的市场需求增加。周期上看,2020年可看作行业复苏增长的起点,2021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22年受制造业景气度下滑影响复苏周期,前11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速同比-4.23%;预计整个上行周期为7~8年,未来4~6年仍为机床行业的上升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未来将稳定较快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5,728亿元。我国新生产金属切削机床的数控化率由2012年的25%左右提高至2020年的43%,但相对发达国家70%以上的数控化率,存在较大差距。据前瞻研究院,2018年我国低档、中档、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分别约82%、65%、6%,高档数控机床自主化率较低,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广阔。建议关注:科德数控、纽威数控、海天精工等。
激光设备:激光自动化设备市场格局分散,CR8低于25%。激光自动化设备通用属性较强,下游分散,行业集中度提高难度较大。激光加工相对于传统方式,优势明显,重点关注其在锂电、光伏等高成长性行业的大规模应用。推荐关注深耕细分高景气赛道的激光加工设备龙头,德龙激光、帝尔激光、联赢激光、大族激光、海目星等。
工业基础件:工业阀门具有多品种、小批量、下游应用场景多等特点,市场格局较为分散,2021年CR3市占率不足10%,各细分应用领域存在龙头,但整体集中度较难提升。目前工业阀门多个下游景气周期正在启动,在国内能源转型及自主可控趋势下,重点关注国内企业在高景气赛道的国产替代机遇,综合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将迎来估值修复,具备较高安全边际,推荐关注纽威股份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制造业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迭代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