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PDF] 非银金融行业周报:国内降准VS海外暴雷

>>查看PDF原文

  本期内容提要:

  核心观点:3月17日央行公告降准0.25pct,我们认为相对于降准绝对幅度,在美联储加息和海外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等先后暴雷的时点降准更引人关注。我们认为,此次降准不仅释放了积极政策信号,提升市场对经济回暖的信心,同时从现实意义上来讲,也较好应对了1—2月份财政前置对银行流动性挤压和存款持续高增、银行息差压力加大的情况,本次降准预计将释放5000亿左右长期资金。

  我们前期在《曙光乍现、后市后期》的复盘报告中提出券商行情由两个因素驱动,一个是股债收益差和经济修复进程,二是行业监管政策支持。当下经济修复进程从通胀数据和金融数据上看有分歧,但随着两会后各项措施逐渐落地,经济缓慢修复仍然值得期待,尤其是此次基本需求回暖带来的超预期降准,有望加强市场对经济的信心。同时从股债收益差来看,截至3月17日,股债收益差从2月初的2.70%小幅扩大至2.78%,仍位于历史的1倍标准差附近,我们认为股票市场仍具吸引力。全面注册制下,虽然主板申报数量对整个市场标的供应量变化不大,但今年国家层面有望对“高端制造”和“卡脖子”科技企业更加重视,同时仍有大量企业等待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尤其是在2022年低基数情况下,2023年券商投行、衍生品、财富管理等业务条线均有望改善,我们认为券商板块全年业绩有望增长25%,当前估值仅1.34X,估值仍处低位。

  保险板块2月数据持续向好,单月保费增速:人保寿

  (YoY+53.0%)>国寿(YoY+28.8%)>平安寿(YoY+7.1%)>新华(YoY+6.2%)>太保寿(YoY-5.1%),在疫情放开、居民对未来收益确定性要求提升的背景下,增额终身寿险需求较大。2023年保司NBV有望全面正增长,基于“资负共振、基本面改善”逻辑持续推荐保险板块。

  市场回顾:本周主要指数分化,上证综指报3250.55点,环比上周+0.63%;深证指数报11278.05点,环比上周-1.44%;沪深300指数报3958.82点,环比上周-0.21%;创业板指数报2293.67点,环比上周-3.24%;非银金融(申万)指数报1516.30点,环比上周+0.85%,证券Ⅱ(申万)指数报5295.41点,环比上周+0.90%,保险Ⅱ(申万)指数1002.46点,环比上周+0.63%,多元金融(申万)指数报1120.30点,环比上周+1.32%;中证综合债(净价)指数报99.74,环比上周+0.02%。沪深两市A股日均成交额8816.62亿元,环比上周+5.76%,日均换手率1.08%,环比上周+0.04bp。截至3月16日,两融余额15855.52亿元,较上周+0.15%。截至2023年2月28日,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为7.08万亿元,环比+0.41%,2月新发权益基金规模份额289亿份,环比+58.40%。个股方面,券商:越秀资本环比上周+5.58%,中国银河环比上周+4.63%,国联证券环比上周+3.9%。保险:中国平安环比上周+0.43%,中国人寿环比上周-0.86%,中国太保环比上周+3.26%,新华保险环比上周+0.54%。

  证券业观点:

  港股人民币计价落地在即,互联互通再进一步。

  “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22年12月13日,港交所宣布旗下证券市场即将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进一步支持人民币柜台在香港上市、交易及结算。2023年3月15日,香港交易所宣布已就香港交易所股份交易增设人民币柜台提交申请。另外,快手、吉利汽车、中银香港、安踏体育等多家港股公司已提交增设人民币柜台申请。

  我们认为,双柜台模式能够提升沪深港股通的便捷度、多元化和流动性,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内资参与到港股市场,提升港股的整体流动性。(1)港股设立人民币柜台后,QDII基金和港股通投资者可以选择人民币柜台交易,从而消除投资港股的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有利于促进港股通交易,吸引更多内地资金参与港股投资。(2)港股上市公司中内地企业居多,人民币柜台交易有助于消除财务指标和股票价格计价货币不同带来的估值损失,促进港股资本市场估值体系进一步完善。

  国际银行破产风波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有限。

  七天时间内,美国三家银行接连倒闭,引发市场恐慌。2023年3月8日,加密银行巨头Silvergate宣布停止运营并清算资产;3月10日,作为美国第16大银行的硅谷银行(SVB)一夜之间倒闭;3月12日,总部位于纽约市的签名银行由于存在系统性风险被监管机构关闭。三家银行在倒闭之前均发生了严重的银行挤兑,例如在3月9日,硅谷银行储户集中取款420亿美元,硅谷银行为支付本息,大幅抛售浮亏债券。

  我们认为,不必过度担心上述破产风波对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影响:

  一方面,此次事件不太可能引发全球系统性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本质上是房地产危机叠加了系统重要性金融中介的违约,根源是系统性问题。本次银行破产事件背后并无房地产危机,甚至也没有欧债危机期间的主权政府债危机。此外,与雷曼兄弟相比,硅谷银行负债端主要来源是银行存款,并未出现大量的抵押借款,破产带来的传染力度有限。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抵御风险能力较强。从“一行三会”到“一行两会”,再到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直至近期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填补金融监管空白,完善机构和风险监管职能,形成了金融风险全面监管的体系。人民银行在2023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中指出,我国金融运行整体稳健,风险可控,金融体系中银行业资产占比超过九成,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经营稳健,特别是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压舱石”。

  保险业观点:

  上市险企发布2023年1-2月保费数据,其中前2月累计寿险保费同比增速:平安寿(YoY+5.1%)>国寿(YoY+1.9%)>新华(YoY-0.1%)>人保寿(-7.1%);前2月累计财险保费同比增速:太保财(YoY+18.5%)>人保财(YoY+9.2%)>平安财(YoY+5.1%)。寿险单月保费整体实现快速增长,负债端拐点或渐行渐近。2023年2月各大上市险企保费整体表现优异,单月保费除太保(YoY-5.1%)外,其余均实现较快增长,春节结束后各大险企持续进行开门红营销活动,2月寿险保费整体快速回暖。2023年2月单月保费增速:人保寿(YoY+53.0%)>国寿(YoY+28.8%)>平安寿(YoY+7.1%)>新华(YoY+6.2%)>太保寿(YoY-5.1%)。

  财险维持高景气,2月保费快速提振。主要上市险企财险2月单月保费均实现同比20%+增长:太保财(YoY+34.5%)>人保财(YoY+24.6%)>平安财(YoY+21.3%)。随着疫情政策不断优化和线下社会经济活动全面恢复正常,我们预计主要上市财险公司人保财、平安财和太保财全年保费有望达到双位数增长。

  中国平安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202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83.65亿元,同比+0.3%;营运ROE达17.9%,同比-1.0%;归母净利润837.74亿元,同比-17.6%;每股股息同比+1.7%。公司持续推动“4渠道+3产品”战略,综合渠道能力不断提升。22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同比+16.4%,营运ROE32.7%;代理人人均NBV同比+22.1%,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4.1pct,寿险13个月继续率同比+4.0pct;2023年2月寿险NBV已同比转正,3月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我们预计全年新业务价值有望同比实现个位数正增长。

  我们认为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恢复,保险消费有望进一步回暖。我们前期在报告《保险投资逻辑有望逐渐从估值修复转向资负共振》(2023年2月3日发布)中提出,后续板块表现有望逐渐从“估值修复”逻辑转向“基本面改善”。

  流动性观点: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7120亿元,其中逆回购投放4360亿元,到期320亿元,MLF投放4810亿元,到期2000亿元。价方面,本周短端资金利率分化。2月加权平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行至1.92%。本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01上行54bp至2.35%,R007上行14bp至2.17%,DR007上行10bp至2.03%。SHIBOR隔夜利率上行54bp至1.83%。同业存单发行利率1个月、3个月、6个月同业存单(AAA+)到期收益率分别-2bp/+0bp/-3bp至2.52%/2.46%/2.54%。债券利率方面,本周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9bp至2.23%,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bp至2.86%,期限利差上行5bp至0.63%。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恶化,险企改革不及预期,中国经济超预期下滑,长期利率下行超预期,金融监管政策收紧,代理人脱落压力,保险销售低于预期,资本市场波动对业绩影响的不确定性等。

>>查看PDF原文

关于作者:

交易自己的交易,制定自己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