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要加快完善契合国企等各类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国企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趋势。
国信建筑观点:
1)由于市场对地产行业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担忧,建筑央企估值已触及历史低位,央企龙头“折价”严重;2)建筑央国企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3)建筑央国企估值修复空间有望持续释放;4)投资建议: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政府加强基建投资拉动经济意愿强烈,可以期待财政继续发力推动减税降费和基建投资,基建稳增长主线有望延续至2023年。龙头建筑央国企在手项目质量较高,回款能力更强,减值计提充分,其资产质量被严重低估,以市净率为锚看建筑央国企估值,当前位置有较厚的安全垫和较大的估值回归空间。重点推荐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铁建、中国中铁。5)风险提示:专项债提前批项目申报进展不及预期;重大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导致地方财政压力持续增大,地产行业风险持续演绎。
评论:
建筑板块估值处历史低位,央企龙头“折价”严重
由于市场对地产行业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担忧,建筑板块估值已经触及历史低位。在今年上半年“基建稳增长”拉动下,建筑板块估值有所提升,而后房地产销售持续恶化,风险事件持续发酵,疫情反复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市场对建筑板块产生担忧,建筑股估值持续下杀,并一度触及历史低位。截至11月22日收盘,建筑装饰板块滚动市盈率为10.77,市净率为0.82,显著低于大盘估值水平。
央企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价值回归可期。截至11月22日收盘,建筑央企市盈率仅6.37倍,市净率仅0.76倍,估值水平显著低于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除中国电建外,八大央企市盈率均低于五年PE均值。当前建筑央企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后续价值回归空间较大。
建筑央国企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
新的基建投融资模式下,大型央企优势凸显。目前由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仍然处于较大水平,依靠举债卖地进行基建投资的模式运转愈发困难,地方通过盈利+公益项目打包的形式申报专项债,不断推动工程项目大型化。而诸如城市综合开发、重大水利工程、高等级公路、铁路干线等重大项目上央企优势开始凸显。
建筑央国企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更强,集中度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八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9.1%,明显高于行业总体增速(6.8%),订单占比达到42.5%,集中度不断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建筑央企/省属国企/地市国企/民企ROE分别为5.42%/3.46%/1.31%/2.5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16/138/234/362天。
建筑央国企估值修复空间有望持续释放
建筑央国企经营稳健但“折价”严重,估值修复空间有望释放。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国有上市公司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让市场更好地认识到企业的内在价值,亟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完善契合各类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当前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
此前涉房企业股权再融资放开,促使建筑央国企积极进行市值管理。10月20日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允许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此次再融资新政解除了部分建筑企业进行再融资的关键限制,而市净率小于1成为了限制涉房建企再融资的关键因素,预计建筑企业市值管理工作开展将更加积极。
建议以市净率为锚重新审视建筑央国企估值。建筑企业主要资产为现金等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存货和合同资产,流动性相对较强,市净率估值具有实际经济意义。年初以来,建筑行业下游基本面持续低迷,地产销售数据恶化,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增大,市场对建筑企业订单的可持续性普遍报以悲观态度。但是,即使不考虑建筑企业未来的收入增长,以静态资产价值的角度审视建筑股,建筑企业的市净率也已经达到历史低位。龙头建筑央国企在手项目质量较高,回款能力更强,减值计提充分,其资产质量被严重低估。因此,以市净率为锚看建筑央国企估值,当前位置有较厚的安全垫和较大的估值回归空间。
投资建议: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政府加强基建投资拉动经济意愿强烈,可以期待财政继续发力推动减税降费和基建投资,基建稳增长主线有望延续至2023年。龙头建筑央国企在手项目质量较高,回款能力更强,减值计提充分,其资产质量被严重低估,以市净率为锚看建筑央国企估值,当前位置有较厚的安全垫和较大的估值回归空间。重点推荐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铁建、中国中铁。
风险提示:
专项债提前批项目申报进展不及预期;重大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导致地方财政压力持续增大,地产行业风险持续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