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提要:
核心观点:非银金融板块自2022年Q4起的上涨,我们认为有基本面的改善,但更多的是估值修复。从2022年10月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高点4.3%下降到近期3.5%水平,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从7.3降到近期6.7水平,市场存在美国经济衰退、加息减缓、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因此受益于流动性改善和长端利率上行的板块出现估值修复。我们认为接下来,市场关注重点或将转向基本面改善的板块和个股,保险和券商均如此。
券商板块在2022年低基数情况下,我们认为2023年有望实现25%利润增长,估值目前为1.4xPB,配置性价比仍较高。同时在2022年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已经取得明显进步的基础上,2023年全面注册制有望进一步推进,国央企再融资有望逐步完善,以及居民财富有望向金融资产转移,服务于资本市场的券商也有望获得明显业绩增量;2022年11月至今保险板块涨幅约35%,但目前各家险企估值仍处低位。我们建议在经济复苏期,重点配置基本面有望明显改善的非银板块,建议关注:东方财富、国联证券、浙商证券、广发证券,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多元金融关注受益于地方经济复苏的江苏金租。
市场回顾:上周(20230116-20230120,下同)主要指数上行,上证综指报3264.81点,环比上上周(20230109-20230113,下同)+2.18%;深证指数报11980.62点,环比上上周+3.26%;沪深300指数报4181.53点,环比上上周+2.63%;创业板指数报2585.96点,环比上上周+3.72%;非银金融(申万)指数报1632.51点,环比上上周+3.57%,证券Ⅱ(申万)指数报5678.23点,环比上上周+5.38%,保险Ⅱ(申万)指数1105.08点,环比上上周-0.81%,多元金融(申万)指数报1135.07点,环比上上周+7.35%;中证综合债(净价)指数报99.61,环比上上周-0.16%。沪深两市A股日均成交额7392.11亿元,环比上上周+0.44%,日均换手率0.93%,环比上上周+0.02bp。截至1月19日,两融余额15305.57亿元,较上上周-0.55%。截至2022月12月31日,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为7.00万亿元,环比+0.43%,12月新发权益基金规模份额304亿份,环比+28.47%。个股方面,券商:国盛金控环比上上周+22.66%,华鑫股份环比上上周+10.97%,山西证券环比上上周+9.45%。保险:中国平安环比上上周+0.48%,中国人寿环比上上周-5.12%,中国太保环比上上周+1.31%,新华保险环比上上周-2.24%。
证券业观点:
上周证券行业上涨5.38%,跑赢大盘2.75pct,新年以来跑赢大盘3.62pct。行业PB估值回升至1.41倍。个股方面,进入2023年以来,国盛金控上涨30.77%,东方证券上涨23.38%、兴业证券上涨21.25%,涨幅领先市场和行业。首批券商业绩出炉,净利润普遍出现下滑。进入2023年1月中旬以来,上市券商接连发布业绩预告,截至1月20日,已有包括中信证券、方正证券等10余家券商晒出了2022年的“成绩单”。中信证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57%,国元证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东北证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5.81%。
中信证券率先于1月12日披露业绩快报,全年业绩较为稳健。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655.33亿元,同比减少14.4%,归母净利润211.21亿元,同比减少8.6%,加权平均ROE为8.95%,同比减少3.48pct;Q4单季度营业收入157.12亿元,同比减少16.0%,环比提升5.2%;归母净利润45.54亿元,同比减少16.5%,环比减少15.2%。
方正证券业绩逆势增长。公司践行“新起点、新动能、新高度”的发展主题,2022年实现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主要财务指标稳步提升。根据公司1月20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4亿元至20.2亿元,同比增长5%至15%。
2022年证券市场发生调整,主要指数下跌幅度较大,收入占比较高的经纪、自营业务均大幅下滑,特别是自营业务受权益类市场低迷影响下滑幅度接近50%,成为拖累业绩的主要因素。
展望2023年,全面注册制或有望在一季度落地并推进至主板,同时二级市场稳健向好,市场活跃度有望维持在高位。因此,A股有望维持“市场开门红”的上行态势,券商板块或有望直接受益,业绩有望实现显著增长,从而促进估值回升。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券商板块估值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有:短期内,随着全面注册制推进,直接融资比重或有望提升;中期内,做市商业务有望提供流动性支持和新型业务模式;长期内,财富管理有望持续转型带来高成长性。
保险业观点:
疫情感染高峰影响12月单月保费增长,2022年全年寿险保费承压。从12月单月保费来看,上市险企表现均同比有所下滑,12月当月保费同比增速:太保寿(-5.6%)>人保寿(-10.2%)>国寿(-10.5%)>平安寿(-17.9%)>新华(-24%),太保寿险单月表现继续领先同业,太保方面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长航转型”成效逐步显现,绩优代理人产能提升明显。整体看险企12月单月保费有所承压,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12月份疫情感染高峰影响展业、以及各家公司在年关业务收尾节奏和产品结构有所调整的影响。
从2022年1-12月全年累计保费同比来看,仅太保寿实现正增长:太保寿(+6.1%)>新华(-0.2%)>国寿(-0.8%)>平安寿(-3.9%)>人保寿(-4.3%)>,平安寿全年个险新单同比-10.4%,2H22同比-7.9%,下半年个险新单表现有所回暖;太保寿全年个险新单同比-20.9%,但2H22同比+27.9%;人保寿全年长险新单期交同比+0.8%,2H22同比+11.2%。
整体来看,2022年寿险负债端受到疫情反复、代理人渠道转型磨底的影响,新单保费和续期保费均有所承压,下半年以来依靠储蓄型产品销售和人力企稳等因素降幅逐渐收窄,随着疫情感染高峰消退和消费信心的复苏,我们预计2023年上市险企新单和价值有望同比实现全年正增长。
财险2022年12月单月保费有所分化,但全年保费整体保持稳健。从12月单月保费看:太保财(+11.1%)>平安财(+5.7%)>人保财(-0.9%);从1-12月累计保费看:太保财(+11.6%)>平安财(+10.4%)>人保财(+8.3%),全年表现稳健,景气度较高。车险方面,12月虽然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但随着年关来临以及购置税优惠等政策,居民购车意愿有所提升,人保财险车险保费单月实现同比正增长(+6.4%)。非车险方面,主要受到疫情反复和同期高基数影响,12月保费有所波动,同时险企也主动调整收缩部分风险较高的非车险业务,比如信用保证保险等,导致了12月单月保费有所承压。
2023年1月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修复预期的逐渐加强,外资流入显著,尤其明显加仓保险板块。截止2023年1月19日,从月度频率、季度频率和年度频率看,外资对保险板块均加仓明显,净买入分别为103.4亿元、140.4亿元和107.8亿元,持仓占行业总市值变化分别为+0.43%,+0.68%和+0.52%,近一年外资对于保险板块呈现净买入趋势,尤其最近一个季度加仓较为明显。
我们认为寿险目前仍处于清虚转型的“磨底”阶段,在经济稳增长政策的托底下,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有望不断提升,渠道人力提质增效效果有望进一步显现,寿险负债端拐点或有望逐渐到来。我们建议关注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
流动性观点: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20450亿元,其中逆回购投放21550亿元,到期1890亿元,MLF投放7790亿元,到期7000亿元。。价方面,上周短端资金利率上行。12月加权平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下降至1.26%。上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01上行33bp至1.72%,R007上行2bp至2.01%,DR007上行14bp至1.98%。SHIBOR隔夜利率上行59bp至1.83%。同业存单发行利率1个月、3个月、6个月同业存单(AAA+)到期收益率分别+8bp/+0bp/-2bp至2.36%/2.38%/2.46%。债券利率方面,上周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3bp至2.16%,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bp至2.93%,期限利差上行2bp至0.77%。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恶化,险企改革不及预期,中国经济超预期下滑,长期利率下行超预期,金融监管政策收紧,代理人脱落压力,保险销售低于预期,资本市场波动对业绩影响的不确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