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近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2月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正式启动,同时也是继试点注册制成熟、主板注册制准备工作完善之后,我国资本市场从核准制走向全面注册制的重要里程碑。我们预计未来半年内有望迎来全面注册制正式稿的出台,我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将迈入崭新阶段。
全面注册制推行,A股市场基础制度将统一化。我国双创板、北交所已于此前试点注册制并运行较为成熟,全面注册制在此基础之上,在沪深主板、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推开,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循序渐进。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为我国各市场板块带来协调统一的的基础性制度体系。与此相配套的是,相关制度规则的制定修订也已跟进,涵盖优先股发行、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等方面。我们认为,各项制度规则的相互配合,有望提高审核注册效率,提升资本市场包容度,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资源配置功能,有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
试点四年成效显著,后续IPO节奏及规模有望提升。自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四年以来,我国注册制改革以板块为载体稳步有序推进,诸多试点注册制的积极成效也得到了充分显现,例如:1)上市条件更为宽松多元,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2)上市公司结构大幅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已超2500家、占比超50%;3)IPO规模高增,2022年全年IPO募资金额达到5869亿元(同比+8%,2018-2022年CAGR:44%),更是领跑全球资本市场。展望后续,我们认为全面注册制实施后,主板发行节奏有望向其他板块靠拢,推动A股IPO规模在去年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增长,预计2023年同比增幅或将达到5%-10%。
主板交易制度优化调整,稳中有进基调延续。本次改革内容主要涵盖完善注册制安排、改革沪深主板、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等。其中,主板交易制度方面具体包括三项调整:1)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2)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3)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优化转融通机制,扩大融券券源范围。另外也包括两项不变:1)自新股上市第6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仍为10%;2)维持主板现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不变。我们认为,主板交易制度的优化改进,将推动定价与交易机制市场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资本灵活性;但同时也契合实际,延续一贯以来稳中求进的改革基调。我们预计,伴随全面注册制的深入推进,未来A股交易制度层面的限制有望得到进一步松绑,市场化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监审分离,放管结合,职能定位更为明确。全面注册制实行后,上市节奏的加快并不意味着质量要求的放松。审核权限将下放交易所,上市委、重组委分别履行发行上市审核、并购重组审核职能;证监会将转变职能,加强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主要负责统一标准、监督执行、加强把关等。我们认为,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充分的当下,全面注册制这一市场化改革必然伴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监管角色转换同样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此后交易所层面更偏事前把控,而证监会层面更偏事中、事后把控,对审核质量以及监管力度都将提出相应挑战。
压实中介机构等各层面责任,券商马太效应日趋凸显。过去几年以来,券商投行业务严监管趋势延续,2022年券商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中仅12家获评A类。从2022年度证券期货行业处罚情况来看,投行业务罚单达到133张、占比约31%,为各业务种类中最高。未来,全面注册制改革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伴随IPO规模的增长,券商投行的专业能力、执业质量也将迎来更大考验。近年来投行业务集中度稳步提升,22Q1-Q3上市券商投行收入CR5较2018年+7pct至52%。我们认为,全面注册制下,研究、定价能力突出的头部券商将更具优势,预计行业马太效应将愈发显著。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正式启动,是资本市场层面的积极政策利好释放,短期内将推升市场交易量,提振市场交易情绪;中长期来看有望加快新股上市节奏,带动IPO规模进一步增长,利好投行属性强的券商以及优质创投机构,预计2023年证券行业投行净收入有望达到约700亿元以上水平(22Q1-Q3:492亿元)。标的方面,我们建议关注:IPO储备稳居第一、当下估值仍处低位的中信证券,投行特色显著、国资入股资源加持的国金证券,投行业务边际改善的广发证券,旗下拥有君联资本、联想之星等优质VC/PE机构的联想控股。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步伐放缓、宏观经济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