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拿地总额同比下降29.4%,拿地节奏明显变缓
2023年1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91亿元,同比下降29.4%,受重点城市仅一城土拍及春节假期错峰的影响,供应量呈季节性回落,企业拿地节奏明显变缓,拿地企业主要以地方城投及本土民企为主。
从新增货值来看,绿城中国、广州润川房地产开发、中关村发展占据榜单前三位。2023年1月,绿城中国以累计新增货值83亿元占据榜单第一;广州润川房地产开发、中关村发展紧随其后,累计新增货值规模分别为75亿元和66亿元。TOP10企业2023年1月新增货值总额628亿元,占TOP100企业的24.9%,新增货值门槛为8亿元。
2、房企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向新发展模式过渡
2023年各类保障性住房筹建规模大幅增长,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企业应抓住机会,积极投身保障房建设,向新发展模式稳健过渡。1月17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2023年要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60万套(间),比去年(240万套)有大幅度增长。截至一月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陆续出台关于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以及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年建设计划的相关政策。
综合来看,2023年各省份保障房政策旨在推动“租购并举”的保障体系优化,企业应针对市场需求变化,构建多元供应体系。一方面,核心一二线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企业在未来普遍要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地块竞争中,提早规划入局积累运营经验,拿地将更有优势。另一方面,房企应积极主动加入“纳保”(将存量房源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行列,成熟案例如招商伊敦、万科泊寓、华润有巢等。在如今房企融资缩紧的情况下,入局保障性住房领域有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企业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资产,为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