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欧洲发布《关键原材料法案》,旨在确保关键原材料供应安全;中游去库,锂价加速下行;
2.投资策略:维持行业“增持”评级,继续推荐稀土/永磁板块和锑板块。进入3月份以来,稀土、锑锭价格均有一定幅度的回调,这主要与春节补库需求结束后,价格短暂调整有关。我们认为,当前并不具备大幅回调风险,无论是与宏观经济波动相关的传统消费领域,亦或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经济,方向上都延续边际向上趋势,继续推荐稀土/永磁板块和锑板块左侧布局机会。
3.行情回顾:本周商品价格高位震荡:1)锂,需求后移,锂价加速下行,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跌11.5%至31.5万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下跌4.8%至39.5万元/吨,无锡电子盘碳酸锂期货价格下降22.4%至23.15万元/吨。2)稀土: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国内氧化镨钕报价下降10.2%至55.8万元/吨;中重稀土方面,氧化镝报价维持不变,氧化铽报价下降7.5%至985.0万元/吨。3)钴:钴价价格呈现上行态势。本周,MB钴(标准级)报价上涨2.2%至16.6美元/磅,MB钴(合金级)价格上涨2.1%至18.1美元/磅;国内金属钴价格上涨0.8%至31.0万元/吨,硫酸钴价格上涨1.2%至4.3万元/吨,四氧化三钴价格上涨0.6%至17.4万元/吨。4)镍:LME镍价收于23540美元/吨,上涨2.79%;SHFE镍价收于176200元/吨,下降0.91%。5)铜箔:8微米锂电铜箔加工费稳至2.2万元/吨;6微米锂电铜箔加工费稳至2.9万元/吨。6)股票行情:本周申万有色指数下降2.12%,跑输沪深300指数1.9%,具体细分板块来看:黄金板块上涨5.9%,稀土磁材板块下降2.62%,工业金属下降1.49%,镍钴下降6.11%,锂板块下跌4.28%。
4.静待终端需求回暖。本周,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将锂、钴、镍、锰、铜、永磁用的稀土元素等列入战略性及关键原材料清单,旨在提高战略原材料的自有供应在总消费需求中的占比,也从侧面进一步凸显出原材料的战略地位。法案规划,到2030年,在开采/加工/回收端环节中,欧盟自供比例分别达到10%/40%/15%,而且在每种战略性原材料的任一加工阶段,单一第三国的进口比例不得超过65%。同时,《净零工业法案》提出,2030年,欧盟本土制造能力足以满足其对光伏/风电/锂电池/热泵/电解槽/燃料电池等40%的需求。我们认为,欧盟法案主要引发市场对供应稳定性的担忧,对需求冲击有限,新能源长期趋势明确。
5.锂:需求后移,锂价加速下行。供给端,江西地区,由于价格下跌、库存增加、挺价情绪较浓等因素,碳酸锂开工有所下滑,锂盐厂家有所减产;青海地区,随着天气的转暖,盐湖端生产有所恢复,产量略有增加,综合来看产能利用率略有下滑。但终端需求表现较为平淡,锂价下行逐渐形成负反馈,下游企业以去库为主,上游锂盐企业累库压力较大,实际鲜有成交,锂价加速下行。本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跌11.5%至31.5万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下跌4.8%至39.5万元/吨。
6.稀土永磁:价格季节性回调,行业发展趋势明确。2022年12月以来,春节补库推动氧化镨钕价格最高上行至75万元/吨左右,钕铁硼企业整体生产稳定,新增开工不多,需求较为平淡,中游去库导致氧化镨钕价格回落至55.8万元/吨,2021、2022年3-5月份稀土价格均呈现了相同的走势特征。稀土下游更多偏向于可选消费(如汽车、消费电子等),有望于Q2之后逐渐回暖,价格整体下行空间有限。
7.锑:供应紧张,价格高位震荡。目前国内部分冶炼厂依旧受限于原料紧缺问题而停产,剩余生产厂家依靠自身矿山以及前期积累的原料库存维持正常生产,整体市场供应增量有限。下游企业采购较为谨慎,刚需采购成为下游入市的主基调,随着需求的回暖,价格有望恢复上行趋势。
8.正负极集流体材料:加工费持稳,关注复合箔材产业化进程。1)传统锂电铜箔加工费承压,关注复合铜箔产业化进程。供应宽松下,铜箔市场表现较低迷。本周,8微米锂电铜箔加工费稳至2.2万元/吨;6微米锂电铜箔加工费稳至2.9万元/吨。宝明科技一期复合铜箔的生产设备已经开始陆续交付,计划2023Q2实现量产,全部达产后年产1.5亿平米左右,配套的电池为14~15GWh左右。2)锂电铝箔扩产速度加快,钠离子电池带来需求增量。需求端,中科海纳首条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已投产;宁德时代、蔚蓝锂芯等公司表示,推动钠离子电池于2023年量产。本周12μm电池铝箔加工费稳至1.95万元/吨。
9.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技术替代风险、产业政策变动风险、疫情加剧风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供需测算的前提假设不及预期风险等。